正文 第27章 成功者的“三感力”,你值得擁有(1 / 1)

接下來的這種情況,想必大家也經曆過很多次了:自己明明熱情似火地向著目標拚命努力,卻總是會突然間如同耗盡能量一般變得動力全無。我見過很多這樣的人,他們前後如同換了個人一樣,霸氣盡失,毫無頭緒,最終隻好從公司辭職。在成功者或者以成功為目標的人身上,這種突然間能量耗盡的情況很容易發生,是必須要引起注意的“心理症狀”。

我們的大腦機能強大,連自己想不起來的事情也全部記錄在案,並基於這些數據作出判斷和行動。所以,一旦你產生了“不行了”、“不想幹了”的念頭,一定要再次輸入正麵的情報加以覆蓋才行。

有一百次負麵印象,那就用一百零一次的正麵印象來刷新它;大腦的鍾擺如果擺到不快的一側,那就讓它再次有力地擺回到愉快的一側……感到能量突然耗盡的人們,卻沒能夠做到這幾點。

越是喜歡努力拚搏的人,越是容易瞬間耗盡能量。他們有時候會突然覺得,“自己至今為止以頂點為目標竭盡全力走到現在這一步”這件事,就好像一場謊言一般不真實,一切都變得沒有了朝氣。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說“憂鬱症”其實也是一種能量耗盡。

而另一方麵,能夠取得巨大成功的人們,擁有讓自己不會能量耗盡的力量。這種力量我稱之為“三感力”:

·感到好運的“運感力”

·感到快樂的“喜感力”

·感到恩情的“恩感力”

擁有六方思考模式的人,三感力也很強。

擁有運感力的人,始終能夠感覺到自己是幸運的。所以,即使他們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甚至陷於困境,也能夠相信自己,並以強大的信念與之抵抗。

比如被選拔出來負責關係公司命運的項目,最終完美地發揮出實力,抓住了機會;在隻要再得一分隊伍就能獲得勝利的情況下,就真的能得到這一分……好運來臨的時候,這些人不會讓運氣溜走。

而“喜感力”,是能夠讓他人快樂,同時讓自己快樂的力量。正如我多次強調的,人光為了自己是無法生存的。如果一心隻想著讓自己快樂的話,這份快樂總是少之又少。但是,如果能做到讓更多的人快樂,那麼這份快樂就沒有界限。

我們的大腦有這樣的機能,如果成功地讓他人感受到了快樂,這份本來應該屬於他人的快樂也會傳染到我們的杏仁體中,就仿佛是自己本身得到了滿足一般,心情無比舒暢。所以,如果思考著如何能令他人快樂,你的大腦就會變得興奮活躍,靈感就會不斷湧現。這份快樂繼續傳染開來,就能不斷地讓更多人都感到快樂和幸福。

有一次,我的一位社長朋友來問我:“要想把我的公司做大,該怎麼做才好呢?”

我提案說:“如果你賺了錢,就用你的利潤去做慈善事業,讓更多的人因為你的努力而感到快樂,你覺得怎麼樣?”

他表示同意,說:“我願意捐出我公司利潤的一半。”

我又回答道:“不。既然要捐,幹脆全部捐出如何?”

於是,這位社長果真把公司盈利全部捐了出來。同時通過捐贈活動,他傳達了社長和員工對於往來光顧的客人們的感謝之情。得到捐款的人自然滿心歡喜,而就職於該公司的員工們也因為給他人帶來了快樂而感受到了這份工作前所未有的價值,並因此覺得“自己真是找到了一家好公司”,“這真是一份有意義的工作”。

這裏順便提一句,靜岡新聞報用了相當大的版麵,詳盡地描述了這次捐贈活動以及這位朋友的公司。如果從廣告宣傳費用的角度來說,當時的捐贈其實相當值得。

回到原來的話題。

繼運感力、喜感力之後,成功者所掌握的最後的力量,就是“恩感力”。

所謂恩感力,就是意識到僅憑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成功的,正因為與眾多的人相遇相知、互相扶持,自己才能堅持到現在。這份讓你感覺到他人恩惠的力量,就是令你心懷感恩的力量。

在每一期西田塾的講座上,我一定會讓在座的各位管理者們做一件事——去見十位迄今為止對自己有恩的人,並向他們一一道謝:“正因為那時候與你的相識,才有了現在的我,非常感謝!”如此把感謝化為語言。如果這個對自己有恩的人已經去世了,那就去給這個人掃墓,傳達感謝之情。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位小有資產但做人不成功的社長,在他病危住院之時,妻子在病房中當場向他提出了離婚協議,衝著遺產集結而來的人也都盼著他“趕緊死了算了”,他就這樣悲哀地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我去探望他的時候,看到這位曾經風光一時的社長竟然在人生的最後一刻落到這步田地,不禁感到十分的辛酸。是的,他就是缺少恩感力的人。

若隻考慮自己的利益,對他人沒有感恩之心,即便經由這樣的過程而取得了社會和經濟地位的成功,遲早也會崩潰。不懂得感恩的人,是無法達到做人的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