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傳世人聖賢之學,倫常之禮。”
“教化,文道至聖之功業,儒者畢生之功德。”
“教化,文之大道也……”
黎生揮動手中的筆,渾然忘我,不知何時,他還未曾寫完,牆壁之上,已經重新化作了玉石。
又一步,踏出十六寸的距離。
而在此時,屋外的木文軒已經見不到黎生的樣子,後者已經完全在文氣的包裹之下,房間之內,已如雲霧蒸騰。
驀然,黎生四周的牆壁不見了。
當黎生睜開眼,他已經身處在一片廢墟之中。
天上電閃黎明,黑雲遮日,狂風呼嘯之間,不時有猛禽大妖肆虐而下,縱橫人間。
大地龜裂,山河逆流,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地。
這是世界,沉淪在末日的世界。
天祿試第四關,治。
文道,可至聖賢之位,若要成就聖賢,不僅要有經天緯地之才,更要有治理萬民之力。
舉人會試,會有考察治理郡縣的能力,而在天祿試中,則是將人放到末法之世,治理萬民。
你若有之力一縣之力,那便治理一縣,你若有治理一州之力,那便治理一州。你若有治理一國之力,那便之力一國。
你若有聖賢之能,便可教化萬民,救萬民於水火,治理天下!
這便是天祿試。
身處廢墟之中,黎生一無所有,有的,隻有手中的一杆筆。
白玉做成的筆。
他起身,打掉身上的灰塵,向著遠方走去。
他要拯救這個世界。
這個並不真實存在的世界。
在這虛幻的世界之中,黎生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團結了這個廢棄城市之中少半的人口,聯合起來,治理暴亂。
沒有糧食,黎生教眾人鑄造機械,獵殺妖禽猛獸,以作口糧。
沒有水源,他便團結力量,日夜開鑿深井,終於得到了水源。
一月,兩月,三月,半年,一年,兩年,三年……
三年間,黎生開啟民智,傳達教化,在這末法之末,努力創造著生機。
三年間,他發展經濟,建築堡壘,興起農業,於這末世之中,建起了一座堅固的城池。
三年裏,無數流民湧進,經過長時間的教化,成為的安分勤勞的百姓,這一座城池,在這末世漸漸文明開來。
三年後,城池所處的小國國主相召,他成為了王國的宰相。
在他的治理下,國家漸漸變化,末世的噪亂在他的治理下慢慢變得平靜,國家的發展進入了正確的軌道,數年之後,這個小小國家,成為末世裏,最穩定強大的國家。
而在這是,鄰國向他發出了邀請。
不是一個兩個,而是所有的國家,甚至比他所在的王國大出了數倍的國家,全部向他發出了邀請。希望他能夠幫助他們治理國家,教化萬民。
國主不讓他去,因為這樣下去,他是最強大的國王。
但是他要去。
在末世之中,他治理的,不過是一隅之地,還有無數的城池等著他去治理,無數的百姓等著他去拯救。
可是他沒有去成。
因為他死了,死在了王的手中。
當屠刀劃過他脖頸的那一刻,一聲驚雷響徹天地!
轟!
消散了,城池,王國,天下,難民。
一切都消散了,黎生還是在房間之內,四周依舊是潔白的玉石牆壁。
他有踏出了一步。
這一步,他踏出了十二寸的距離。
那畢竟不是真實的世界,也不是真實的天下,治理的難度,不同於現實。
唯有真正治理天下,他才能夠在天祿試第四關,邁出二十寸,也就是二尺的距離。
然而他沒有做到。
治理天下,絕非易事。
治天下易,治人難。
在虛幻的世界之中,黎生沒有能夠看透人心的眼眸,自然沒有看到萬民流離之時,國主的野心和殺機。
所以他死了,治理天下,沒有成功。
沒有因為失敗而遲疑。
他要去闖,天祿試,第五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