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此血染的書簡,我的手不禁在發抖。
方城內沒有士兵,靠衙卒與百姓守城,可想而知現在的方城已經是虛耗殆盡了。拋開一切不談,絕不能讓方城步涿縣城的後塵。如今的涿縣城已是殘垣敗牆,滿城肅殺,除了軍隊外見不到半個百姓。而這幾日攻城戰中造成的屍體已經布滿街道、血跡到處可見。
竹簡裏寫到方城遭圍四日,所以不知道現在這裏是我作主了。從最後重複的“從速”四字可以看出城破在即。要救援,就得立馬出兵。
“江華,傳我命令,中屯、下屯、新屯、北屯四部立即集合,準備出征。上屯部留下守城。”
“遵命。”江華匆忙下去傳令。
“二弟,涿縣城就交給你了。”我說完,瞧見衙卒的屍體還躺在這。“好好安葬他。三弟,跟我來。”我帶著張飛向校場走去。
****** ****** ******
中平元年的四月,天下大勢可謂風雲際會,變幻莫測。
黃巾教教主張角自三月叛亂以來,天下各處叛軍豎旗響應,一時漢朝庭陷入四麵楚歌的境地。漢靈帝匆忙間以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五營士屯於都亭,整點武器,鎮守京師;又自函穀關、大穀、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關口,設置都尉駐防;再下詔各地嚴防,命各州郡準備作戰、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
大將軍何進命盧植領兵七十萬負責北方戰線,與張角百萬主力周旋;皇甫嵩與朱雋各領十數萬,討伐東都附近的潁川一帶黃巾軍。然而各處黃巾軍來勢洶洶,漢朝兩路大軍皆作戰失敗,唯有盧植一路與張角在翼州一帶互有勝負,打成平手,頓使兩軍陷入對峙僵局。於是黃巾軍欲北上入幽州開劈第二戰場,兵鋒直指幽州治所薊縣。
涿縣處在黃巾叛軍北上路線的必經之路。而方城在涿縣城的東偏南方向六十裏處,兩城互為犄角,共同拱衛著幽州治所薊縣的南大門。
昨日,程遠誌率領的萬餘叛軍被越騎營全殲在涿縣城外,讓張角試圖將叛亂的烽火引向幽州中心的詭計遭到當頭棒喝,從而使計劃受挫。如今叛軍的北上之路被我屯騎營徹底封死,隻要涿縣城一日在我手中,張角的第二戰場計劃便會無法實施、胎死腹中。
目前作為涿縣城犄角的方城正遭到三千叛軍的圍困,城陷已迫在眉捷。倘若方城陷落,涿縣將會麵臨來自西南迺縣、方城縣兩方麵的叛軍壓力,局時又一場更為慘烈的涿縣城保衛戰將不免上演。所以,方城對於我軍來說,至關重要。可以說失方城,則失涿縣城。
從午時集合開始,至現在申時(北京時間15:00)初,我們二千八百屯騎營騎兵已經狂奔近兩個時辰。騎兵與步兵就是不一樣,騎兵的高機動性能是步兵無法望其向背的;而訓練有素的騎兵跟我的以前的甲組騎兵又是不一樣,就算是在部隊前進當中,屯騎營的陣型依然保持的較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