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突破奧得—尼斯河防線 第四節 蘇軍就在柏林城外(3 / 3)

海因裏希隨後獲悉這一命令時,也極為詫異,因為他早已將施泰納麾下的幾個師都悉數調派給布賽的第9集團軍,目前施泰納手上的部隊,據維斯瓦集團軍群指揮部估計,僅僅隻有3個營,而且坦克也隻有區區幾輛而已。

施泰納立即給克萊勃斯將軍掛了個電話,他將自己的真實的兵力做了彙報,他希望克萊勃斯能夠勸勸德國元首,讓後者放棄這個反攻計劃,克萊勃斯拒絕施泰納的請求。隨後,海因裏希也打來電話,要求取消這個神經質的命令,克萊勃斯明明白白地告知海因裏希,希特勒的命令絕對不容更改。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已經相當明顯,施泰納如果執行這個命令,將死於蘇軍之手;如果不執行命令,又會死於納粹行刑隊之手。想來想去,施泰納決定做出最佳選擇,他決定不再讓自己的部隊為一項毫無希望的事業作,無謂犧牲,他打算做做表麵功夫,來個陽奉陰違,他會裝作要進攻蘇軍,但是不會真的發動攻勢。這意味著施泰納將在實際上時直接違抗希特勒的命令。

地堡中的希特勒深知就憑施泰納的部隊,無法解救柏林,所以他致電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內,指揮中央集團軍群作戰的舍爾納將軍,希望後者能夠帶兵衝進柏林,保衛德國首都。

為了激勵舍爾納解救柏林,希特勒直接下令將他提拔為元帥。

這是希特勒在21日那天做出的,兩個重大人事任命中的其中一個,另外一個人事任命,則與柏林城防司令這個職位有關。

希特勒的親信中,有很多人對現任柏林城防司令雷曼不滿,比如布格多夫將軍就曾多次對希特勒說,雷曼的才幹實在是不足以擔任城防司令,而戈培爾也由於雷曼不肯將他的司令部轉移到指定地點,而對雷曼牢騷滿腹。

雷曼很快就丟掉柏林城防司令的職務,他的新職務是位於波茨坦一個師的師長,這個師的實力雖然非常寒酸,不過名字卻威風凜凜,這個師的全稱是“施普雷陸軍集團軍群”。

有人為柏林城防司令提出兩個人選,都被希特勒給否決,他選擇卡特來接管柏林防務,不過卡特隻當了一天的城防司令,就被免除職務。後來,當蘇軍4月23日進攻柏林時,柏林城防司令一職居然還空著。

4月22日早上的大部分時間裏,希特勒都在跟人談論施泰納,他在熱切地期盼施泰納反攻得勝的消息。德國總理府地堡中的其他人,也跟希特勒一樣,關心著施泰納的反攻情況,大家都希望施泰納能夠反攻得勝,將蘇軍趕回老家去。

為了準確地了解施泰納的反攻情況,希特勒專門命令德國空軍參謀長科勒,乘飛機飛到前線去,查看施泰納是否發動了攻勢,進展如何?

除了派出科勒從空中觀測施泰納的行動之外,希特勒還向各個指揮戰打電話,試圖了解施泰納的反攻情況。所有接到希特勒電話的人,給出的回複都一模一樣——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施泰納所部的進展情況。

這時,乘坐著飛機飛臨戰場上空的科勒左看右看,望眼欲穿,也沒有發現施泰納的部隊有任何反攻的跡象。

上午11時,德國陸軍參謀總長接到海因裏希的電話,電話中,克萊勃斯詢問了施泰納的反攻情況。

海因裏希對克萊勃斯說,施泰納指揮的那支可憐小部隊,僅僅朝著西南方向推進區區10多公裏,就被釘在原地,再也動彈不得。

克萊勃斯聽到這個消息,張口結舌,他馬上意識到,絕對不能讓希特勒知道這個消息,因為這毫無疑問會讓希特勒發怒好一陣子。

在下午3點舉行的最高統帥部例行軍事會議上,希特勒怒氣衝衝詢問參與會議的人,施泰納的反攻行動進展如何了?

除了克萊勃斯之外,包括約德爾和凱特爾在內的人誰也不知道,不過,約德爾卻向希特勒報告一個最壞的消息,他說,由於把軍隊從柏林北部撤出來去支援施泰納的攻勢,北麵的防禦被大大削弱,蘇軍已經突進至柏林北麵,目前柏林已經三麵被圍。

約德爾的話令希特勒大受震動,他半信半疑地詢問克萊勃斯:“約德爾說的話是真實的嗎?”

克萊勃斯極為不滿地盯了約德爾一眼,沉重地點了一下頭。

希特勒這時才有些感覺到他的將軍們也許是為了少挨罵,或者不讓他生氣而刻意隱瞞很多消息,於是他逼問克萊勃斯,施泰納到底在哪兒?情況怎麼樣?

克萊勃斯隻好吐露了實情:“施泰納的情況很不好,他隻前進了10多公裏,就陷入了俄軍的重圍。”

希特勒不解地問道:“他的人幹什麼去了?”

顯然,在希特勒心目中,一個“坦克軍”的部隊,是足以打垮蘇軍兩個集團軍的,不過克萊勃斯卻將德國元首拉回了現實,克萊勃斯說:“施泰納隻有不到1萬人的兵力。”

“別說了!”希特勒用一句粗暴的話,打斷克萊勃斯的解釋,他這時才發現,就連他的嫡係部隊黨衛軍都已靠不住。

德國元首命令,除了凱特爾、約德爾、克萊勃斯、布格多夫和馬丁·鮑曼之外的其他人離開會議室,他對留在會議室裏的人大發脾氣,他指責這些將軍們多次欺瞞他,不把真實的情況告訴他,他稱這些將軍們都是德國的罪人。

等希特勒傾瀉完怒火,他整個人都癱坐在椅子上,痛苦地低語道:“敗了!敗了!”德國元首說完這些喪氣話,就坐在椅子上久久不語。

過了許久,待得眾人確信希特勒的心情已經平靜下來之後,鮑曼和凱特爾抓住機會,懇求德國元首保持信心。他們說隻要元首不喪失信心,德國還是有希望的。

布格多夫也及時站出來規勸德國元首改變指揮環境,到貝希特斯加登去繼續指揮全軍作戰,他反複重申這不僅對元首本人有利,對德國也有利。

希特勒拒絕眾人的建議,他表示他要留在柏林,他願意親自保衛第三帝國的首都,誰願意走,誰就可以走,他願意留下來以身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