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政治角力 第二節 雅爾塔會議(1 / 3)

自1941年底,美、英、蘇三國結為反法西斯同盟以來,美英軍事集團和蘇軍一個在歐洲東部作戰,一個在歐洲南部和西部作戰,它們在戰場上基本沒有什麼交集,談不上什麼協同作戰,也沒有什麼衝突。

到了1944年6月6日,西方的美英盟軍在諾曼底登陸之後,他們和蘇軍以德國本土為目標,東西對進,距離逐漸拉近。截至1945年2月初,美英盟軍和蘇軍都已經攻入德國本土,兩軍即將相遇,對德戰爭即將勝利。這時,就有很多現實性的問題擺在了美、英、蘇三國領導人的麵前。

首先是軍事上的問題,目前美英盟軍和蘇軍都在朝著德國本土進攻,如果在進攻過程中兩大軍事集團相遇,是否會擦出一些別樣的“火花”,比如軍事摩擦之類的事件。

就當時的情況而言,發生這種事件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在美英盟軍內部,有很多高級別的將領,都是鐵杆的反布爾什維克主義者,比如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這位英國紳士哪怕是在公開場合都毫不掩飾他對蘇聯的反感。

如果不把美英盟軍和蘇軍的對德作戰行動協調好,萬一兩軍在戰場上相遇時發生火並的現象,那第三次世界大戰就極有可能發生,這是渴求和平的人們無論如何不想看到的。

在軍事方麵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麵之際,歐洲政治方麵的問題也凸顯出來。

二戰之前,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都有共產黨,這些共產黨又幾乎都聽命於蘇聯,他們的政治綱領是武裝奪權,建立社會主義共和國。在二戰爆發之前,除了蘇聯以外,歐洲各國的共產黨普遍被壓製,無法奪得政權。但在二戰爆發後,很多歐洲國家,比如法國共產黨、意大利共產黨和希臘共產黨都在德國的占領區內組織遊擊隊,打擊德國侵略者。這些共產黨的行動不僅使他們獲得了相當強大的武裝力量,也為他們贏得了巨大聲望,這使得他們完全具備取代原政府,掌握政權的實力。

比如在希臘,就發生了共產黨領導的遊擊隊與流亡政府發生衝突的情況,這是西方國家與共產黨之間發生的第一場大衝突。

希臘位處東南歐,其國土與蘇伊士運河很近,英國為了確保它的本土與其亞洲殖民地之間航線的安全,始終將希臘視為它的勢力範圍。

1941年3月納粹德國發動巴爾幹戰役,將英國和希臘聯軍趕進地中海,希臘政府便流亡至英屬埃及首都開羅,而希臘國內的共產黨則組織起遊擊隊來對抗德軍。

到了1944年10月,德軍退出希臘後,希臘共產黨領導的遊擊隊已經占據希臘大半江山,看起來,希臘極有可能成為社會主義國家。

英國當然不希望眼睜睜地看著希臘落入共產黨之手,因為這就相當於讓希臘落入蘇聯的手裏。丘吉爾當即命令英軍護送希臘流亡政府回到雅典,打算扶持它繼續統治希臘。

希臘共產黨對此深為不滿,但他們知道就憑自身的力量,無法與英國對抗。於是,希臘共產黨就向莫斯科請示,詢問他們是否能夠得到蘇聯的援助,以便他們掌握希臘的政權。

當時,斯大林為了確保蘇聯在東歐、巴爾幹半島和遠東的利益,決定犧牲希臘共產黨,將希臘劃給英國。得到莫斯科的指示後,希臘共產黨部分人打算放棄武裝奪取政權的想法,這一派被稱為溫和派,他們打算與希臘流亡政府和諧共處。而另一部分人則堅持進行武裝鬥爭,發誓要建立社會主義的希臘共和國,這一部分被稱為激進派。渴望建立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希臘共產黨激進派,得到了南斯拉夫共產黨領袖鐵托的支持。

在鐵托的支持下,希臘共產黨中的激進派與英國支持下的流亡政府發生了激烈衝突。1944年12月13日,希臘內戰正式爆發。

有了希臘的前車之鑒,美英盟軍開始格外關注意大利共產黨和法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遊擊隊。羅斯福和丘吉爾認為,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法國和意大利共產黨的政治出路問題,法國和意大利也有可能發生內戰。

當受到蘇聯影響的西歐各國共產黨給美英製造麻煩之際,西方也在東歐給蘇聯製造麻煩。在東歐,雙方爭議的焦點是,美英支持的波蘭流亡政府與蘇聯支持的盧布林政府,到底哪一個才是正統?

毫無疑問,出現在歐洲戰場上的政治和軍事問題都需要解決,這必然需要蘇聯和美英的合作。而除了在歐洲戰場上,美英希望與蘇聯繼續加強合作,在遠東的太平洋戰場上,美國人同樣迫切需要蘇聯幫助他們解決日本問題。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在這場戰爭的初期,日軍攻城略地,幾乎將1/4的太平洋和整個東南亞收入囊中,就連印度都有淪入日軍之手的可能。

到了1942年6月5日至6日,中途島海戰結束後,美軍才挽回頹勢,一舉奪回戰爭主動權,並且還向日軍發動反攻。

在一係列海島爭奪戰中,日軍雖然居於劣勢,但仍然可以為了效忠天皇而拚死作戰,幾乎所有的日軍部隊都戰至全軍覆沒,投降的日本人鳳毛麟角。這種超強度的抵抗當然會給美軍帶來巨大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