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陽江高新區作為廣東示範性轉移產業園(3 / 3)

在內有了舒適的居住環境,在外則需教育、醫療等配套齊全。2012年,陽江高新區啟動了創建“教育強區”的計劃,更加重視教育方麵的投入。近年來,高新區在教育上投入了2個多億的資金,完善區內已有的漠南中學,並新建了陽江高新區第一小學、第二小學。蔡德威說:“下一步,我們要將24個學校作為分校點,讓1到3年級的學生就近入學;而4到6年級的學生都集中在第一小學和第二小學上課,共享優質的教育資源。”

那醫療投入又如何呢?最近,到平岡鎮中心區打工的劉小姐一直咳嗽,於是她決定到陽江高新區人民醫院看病。但到醫院時,卻發現醫院門口掛了兩個牌子:一個牌子是陽江高新區人民醫院,另一個牌子則是平岡鎮中心衛生院。“這其實是讓群眾有一個選擇的機會,如果隻是普通病,衛生院就能提供合適藥物,且價格更便宜。如果是選擇人民醫院,藥品種類更豐富,但價格標準也相對高一點。而且,近幾年高新區人民醫院的醫療設備越來越齊全,群眾都很高興一些項目檢查不用跑到市醫院,在區醫院就能夠解決。”蔡德威解釋道。

教育、醫療等硬件設施在不斷完善的同時,社會保障等軟件設備也必不可少。資料顯示,陽江高新區在城鎮職工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方麵按照政策基本做到全覆蓋。特別是在城鄉低保、五保戶供養和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受災群眾臨時救濟等方麵落實到位。蔡德威說:“凡是申請低保的人員,隻要基本符合條件,我們都把他們納入,甚至會放寬一些,讓真正有需要的人切實得到幫助。”

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戰略,新常態下的發展不停步

“2014年,高新區的主題是‘基礎建設年’,我們較好地完成了全年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當前,經濟發展轉入了新常態。如何認識和把握好新常態帶來的新變化,這是我們做好往後工作的前提。”林進球說。

陽江高新區依托海上絲綢之路的曆史淵源,融入“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近年來在招商引資、工業配套、民生工程上都有顯著進步。那麼接下來,陽江高新區將有哪些重要部署?林進球認為,首先需要做到“認識新常態,抓住新機遇”。

“在新常態的倒逼作用下,原來產能過剩的產業將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步伐,尋找新的投資點。另一方麵,企業為了搶占未來市場的製高點,也要對原來市場潛力較好的產業進行轉型升級和規模擴張,做出新的戰略投資布點。”林進球分析道。

他提出,陽江高新區要營造新的發展優勢,需突出兩個主攻方向:一是圍繞延伸現有的不鏽鋼、清潔能源、食品加工、港口物流等產業的產業鏈進行招商,形成產業集聚規模。二是利用資源優勢扮演好珠江西岸裝備製造基地的角色。

另外,“把握新常態,推進新發展”也是重要的一環。林進球分析高新區情況時認為,陽江處在工業化初期的階段,相對於珠三角地區來說還屬欠發達地區,主題仍是加快工業化的進程。因此,當務之急要加快臨港大工業體係的建設,抓好大項目的落地。

在推進工業化同時,高新區也不忽略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提出“適應新常態,開拓新境界”。“這需要我們做到嚴格項目入園把關,落實企業內部的環保措施,健全汙水處理廠、排汙管網等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並加大園區內、外部的生態保護和建設。”

林進球說,高新區2015年工作要以提升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為中心,繼續深入實施三大發展戰略的總部署。“我們必須敏銳地意識到這種機遇的到來,主動適應新常態,並結合‘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把陽江高新區的未來建設得更美好。”

編輯/陳標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