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 記
距成功還有一百米前的心態
最喜歡冉斌老師說過的一句話,“相信前方一百米就是成功的彼岸”,雖然這一百米有可能是坦途,也有可能是逆境,有可能有人相助,也有可能要獨行。有很多將要取得的成功都流失於這最後的一百米。考場上的學子在距成功一步之遙的時候,卻因為心態問題而與自己的夢想從此遠隔關山。很多成功功虧一簣往往就是因為成功前的心態不同。原來上學的時候,一直堅信聰明和學識決定命運,經常為了自己的好成績而沾沾自喜;及至看到拿手術刀的父親不管怎樣鏖戰於手術燈下,也終不過是一介寒儒,耍不過拿剃頭刀的,於是感歎成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慢慢地有了一些人生際遇,開始非常信奉布封說的話,性格決定命運,並且拿這條法則去衡量那些成功的人士,發現成功的法則裏還有目標,燕雀之誌與鴻鵠之誌成就了不同的人。學生時代自己的八百米考試總是不過關,在一場場的賽跑中,從起步奔跑朝向目標,到臨近終點,總是中途就退下場來,很多次都沒有體會過衝刺的快樂。這些深深的留在我的記憶裏,讓我常常反思,自己最後總是視為畏途的那段距離,真的因為體能不支而無法達到嗎?在對自己的反思中,發現自己因為八百米考試總是不及格,而產生了“一百米情結”,這裏是一個心態問題,因為害怕失敗,不敢承認失敗,所以在最後的衝刺前,寧肯選擇退卻,選擇放棄。那麼成功呢?一個經常拿八百米冠軍的人,漸漸地也容易產生“一百米情結”,因為害怕不能繼續成功,因為害怕失敗後的難堪,而在衝刺前心態失衡,裹足不前。很多人在成功以後、盛名之下反而再無建樹,背負了太多的心理包袱。如同儀器需要經常校正一樣,人也需要定期調零,回歸自己。如果因此說心態上有什麼進步的話,那就是從喜歡人前逞強,到敢於示弱了。因為敢於示弱,因此能夠正視自己,不需小心地包裹自己的劣勢,不需為了成功而粉飾自己,也因此敢於和強手一搏,平穩的心態反而會成為成功的助力。有一個知名的小提琴大師,在一場演出中,有一根琴弦斷了,大師用剩下的三根弦繼續完成了演奏。走向成功的人不可能沒有弱處,人生有很多時候都很難如願在謝幕前用完整的琴弦演奏完,也許你完美的人生計劃總是遭遇挫折,當你聽到了有一根弦清晰的斷裂聲而心痛欲碎的時候,你是否還會正視現實?是否還敢於用三根弦譜曲人生?如果你為錯過了太陽而哭泣,你也將錯過群星。好的心態和敢於示弱的勇氣可以幫助一個人在逆境中爬坡。有一則關於兩隻青蛙的寓言故事,非常生動的詮釋了這個道理。兩隻青蛙在覓食中,不小心掉進路邊的一隻牛奶罐裏,牛奶罐裏還有為數不多的牛奶,但是足以讓青蛙體會到什麼叫滅頂之災。一隻青蛙想:完了,全完了,這麼高的一隻牛奶罐啊,我是永遠也出不去了,於是,它很快就沉了下去。另一隻青蛙在看見同伴沉浸在牛奶中時,並沒有放棄,它鼓足力量,一次又一次奮起、跳躍。不知過了多久,它突然發現腳下粘稠的牛奶變得堅實起來。原來,它的反複踐踏和跳動,已經把液狀的牛奶變成了一塊奶酪!它從牛奶罐裏輕盈的跳了出來,不懈的努力終於換來了自由。很多功虧一簣不在於沒有努力,而在於還差一百米的時候泄氣了。古人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反應了這個道理,很多人堅持不到三聲鼓響,就自己潰下陣來,鳴金收兵,不戰而敗。不自強者,人莫與強;不自棄者,人莫與棄!內心的放棄永遠大於外在的放棄。成功的人生譜曲常常需要四根弦:素質、性格、目標、心態,心態是最後那根弦,尤其在你距離成功還有一百米的時候,它用來調節你的盛氣、驕氣、怒氣、衰氣和怨氣,用來恢複你的心智,你的情商,你的理性。決定你是勝出還是出局。我非常想送給那些還差一百米就能成功的正在征途中跋涉的人,在最後一百米前,讓自己做一隻快樂的飛虻吧!即便你已經是老鷹,也應該懷有一隻飛虻的心態,讓自己解縛,讓自己用輕鬆自信的心態走下去,讓自己持之以恒的走下去,相信“前方一百米就是成功的彼岸”。呂 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