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水利防洪規劃

林業水利

作者:吳寶宴

洪水本是發生在河道及其泛濫區域的一種自然現象,但如果人類活動處於洪水範圍內時便會形成洪水災害。洪水災害是一種自然災害,人類社會越發展、經濟越發達,造成的災害也越嚴重,洪災往往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損失和痛苦。洪水會直接影響生態環境,容易引起瘟疫蔓延,形成脆弱的社會環境,對特殊的文化古跡、珍貴物種、風景名勝區等造成不利影響,破壞經濟發展,給居民、企業、廠礦、學校、醫院、交通運輸、通信、商業等各部門造成損失,甚至會影響社會穩定。因此做好防洪規劃是極其必要的,為做好防洪規劃這一重要環節,我們一定要掌握防洪規劃的定義、目標、原則及內容,這將對我們做好防洪規劃起到標杆的作用。下麵就防洪規劃的定義、目標、原則及內容進行逐一簡單介紹:

1 防洪規劃的定義

防洪規劃是指防治某一流域、河段或者區域的洪水災害而製定的總體安排。根據流域或河段的自然特性、流域或綜合規劃對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總體安排,研究提出規劃的目標、原則、防洪工程措施的總體部署和防洪非工程措施規劃等內容。規劃類型一般有流域防洪規劃、河段防洪規劃和區域防洪規劃。防洪規劃應當服從所在流域、區域的綜合規劃;區域或河段的防洪規劃應當服從所在流域的防洪規劃。防洪規劃是江河、湖泊治理和防洪工程設施建設的基本依據。防洪規劃中必須首先充分認識河流的洪水演進特性,包括河湖對洪水的自然調蓄作用,天然河道宣泄洪水的能力以及大洪水漫溢泛濫的情況。它是一種戰略性計劃,對河道治理及防洪設施的建設起到了指導作用。

2 規劃目標

規劃目標是指根據所在流域的洪水特性、曆史洪水災害,規劃範圍內國民經濟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麵對防洪的要求以及國家或地區政治、經濟、技術等條件,考慮需要與可能,研究防治毀滅性災害的應急措施。防洪規劃必須全麵考慮經濟、社會、環境的目標。防洪經濟效益是防洪規劃的主要目標,此外還必須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充分考慮社會福利和生態環境方麵的影響。

3 規劃原則

防洪規劃的指定應確保重點、兼顧一般,遵循局部與整體、需要與可能、近期與遠景、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防洪與水資源綜合利用相結合的原則。在具體方案研究中,還要充分考慮防洪規律和上下遊、左右岸的要求,處理好蓄與泄、一般與特殊的關係,並注意與國土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相協調。

3.1局部與整體 洪水是一種自然現象,人類還不能完全控製。防洪規劃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從全局出發,上下遊、左右岸統籌兼顧,合理安排洪水。為了保全大局和重點保護對象的防洪安全,有時要做局部犧牲。重點保護對象一般指:洪水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毀滅性災害的地區,如重要城市、工礦企業、交通幹線、文物古跡或大麵積農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