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年,德國文藝界的兩位巨人貝多芬和歌德,在風景如畫的波希米的浴場帕烈茲相遇。貝多芬是歌德作品的崇拜者,曾說:“歌德的詩使我幸福。”因此,當貝多芬見到歌德時,心情很是激動。他希望能從這位大詩人的智慧中進一步探索他的靈魂,從中吸取靈感與力量。
但是,這一次見麵使貝多芬大失所望。他們愉快地見麵,卻怒氣衝衝地分手了。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當貝多芬正和歌德熱烈敘談時,皇後、太子和侍臣來到了他們身邊。貝多芬對這些皇室貴人曆來非常厭惡,因此當皇太子裝出很熱情的樣子向他脫帽致敬、皇後也跟著親熱地向他點頭招呼時,他卻把頭一昂,像什麼也沒看見一樣。但是歌德卻不同了,他受寵若驚似的,趕忙抖抖身上的灰塵,整整自己的衣領,把帽子脫下拿在手中,然後迎上前去,向皇後、太子彎腰致敬。
看到歌德這副卑躬屈膝的樣子,貝多芬隻覺得先前心目中這位詩人的偉大形象頓時土崩瓦解。當那群皇室貴族趾高氣揚地走過去之後,貝多芬幾乎用吵架的聲調對歌德說:“你不是我想象中《葛茲》、《浮士德》的作者,你是一個可笑的庸人。”歌德聽後,連耳根都紅了。
從此,他倆再沒見過麵。
朋友之間不應該存在隔閡。然而一旦產生隔閡,我們就應當及早采取積極有效的行動,去化解矛盾,使友誼回到健康的軌道上來。
1855年,托爾斯泰在彼得堡認識了比他大10歲的屠格涅夫。盡管屠格涅夫感到這個新朋友脾氣大、倔強甚至有時粗野,但對他卻從心眼兒裏喜歡,兩人成了很好的朋友。
1861年的一天,兩人到詩人費特家做客。席中,屠格涅夫對教育自己女兒的英國女教師讚不絕口,因為她教導女兒為窮人縫補衣服,在慈善事業上捐款……屠格涅夫認為,這樣會使女兒漸漸接近窮人。不料,托爾斯泰很不以為然,帶著譏諷的口吻說:“我設想一位穿著華貴的小姐,膝上放著窮人又髒又臭的破爛衣服,在表演一幕不真實的舞台鬧劇。”頓時,惹得屠格涅夫怒不可遏,大聲咆哮:“這麼說,是我把女兒教壞了?!”托爾斯泰也不示弱,兩人在客廳裏互相揪發抓頭,乒乒乓乓大打出手,終致絕交。
兩位作家就為區區一件小事,關係中斷了17年。這段時間,兩人都深感內疚和不安。
1878年,托爾斯泰主動寫信向屠格涅夫道歉:“伊凡·謝爾蓋耶維奇!近日想起了我同您的關係,我又驚又喜。我對於您沒有任何敵意,謝謝上帝,但願您也這樣,我知道您是善良的,我確信,您對我的敵對感情已經在我之先早就拋掉了……請您永遠原諒我的一切,在您麵前,我是有罪的。”
屠格涅夫立即寫了回信:“收到您的信我深受感動,我對您沒有敵對情感,假如說過去有過,那麼早已消除——隻剩下一個對於您的懷念。您曾經是我真心眷戀的人,您,作為一個作家最初的一步得到了我最先的祝賀……”
這一年,在托爾斯泰盛情邀請下,60歲的屠格涅夫到波良納莊園做客。
等待屠格涅夫的時候,一家人都很激動。托爾斯泰把同舊友的和解稱為“精神上的誕生”。
那幾天,托爾斯泰一個字也沒寫過,寸步不離地陪著朋友。在家宴中,屠格涅夫還高興地跳起古老的康康舞。這一天中午,托爾斯泰的妻子把大家叫到客廳,屠格涅夫在那裏念了短篇小說《狗》。這回,托爾斯泰托著下巴,不時點著頭,甚至為其中精彩的章節叫好。這次見麵,雖然兩人都有些拘謹,主人客客氣氣,客人小心翼翼,但總算言歸於好了。
看古今中外的曆史故事,學習前人的智慧,借鑒別人的經驗,可以使我們少走很多彎路,避免許多不必要的挫折。
《智讀曆史做事先做人全集》一書,涵蓋了古今中外曆史上很多精彩紛呈而發人深省的故事,看著性格各異的曆史人物在曆史舞台上上演著一幕幕悲劇或者喜劇,聽著他們的慷慨陳詞,其中也許夾雜著小人的拙劣演出,發出不和諧的聲音,你一定會有所思索,有所感慨!不管什麼樣的人或事,無不折射出為人的道理。透過它們,我們可以從更高的意境、更好的角度立身處世,更明智地處理人際關係,更輕鬆去處理生活中的各種難題。
《智讀曆史做事先做人全集》,內涵廣博豐富,是融知識性、趣味性、史料性於一體的曆史普及讀本。內容涉及內政、外交、戰爭、諜報和世界曆史上的許多重要人物與事件,但內容卻為曆史教科書和一般曆史書所忽略不計或語焉不詳,實乃世界曆史教科書的具體化和形象化,以及所謂正史的延伸和補充。雖然博采眾說、不宗一家,但言出有據、客觀公道,並將有爭議的說法並列存疑。
本書視角獨特、信息密集、雅俗共賞、妙趣橫生、老少鹹宜,適合各個文化層麵的讀者閱讀,即使專業人員也可從中發現自己諸多的知識盲點。既可作為茶餘飯後的消閑讀物,也可作為曆史資料收藏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