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封王(1 / 2)

曹孟德說: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王,幾人稱帝。

然而,真正的事實卻是,即使他還存在,但是那一個個稱王稱帝的也不在少數。

有欲望的人才算是一個正常的人。每個人都有對權利的貪念,隻不過,大家在除了貪念之外,還會有一些別的,比如說畏懼。

曹孟德不稱王,不代表其他人沒有這個想法。別說稱王,就是稱帝,不是還有袁術這個舉足輕重的例子嗎?雖然他的下場並不怎麼好。

不過,若是不理會他的下場,隻是單單看袁術的行事作風的話,他的稱帝完全可以說是一個作死的過程。

袁術沒有稱帝的實力,但是他卻有這份野心,所以便造成了他的悲劇。真實說來,這一切都怪不得別人,隻能怪他自己運氣不好罷了。

後來的人有了袁術這麼個前車之鑒,誰都不敢做那等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然後給了別人把柄讓別人狠上的對付他們。

生命誠可貴,這個觀點每個人都明白。

況且曹相大人放了話出來,要是哪個還那麼不長眼的話,那不是不把他丞相放在眼裏嗎?

還真有這麼一個人。

由此可見,真正無所畏懼的人不管是誰,他們都不會在意,而劉備,便是這樣的無所畏懼的人。

劉備手裏本來是有荊州以及西川東川這三個地方的,後來,他又搶了曹孟德的漢中。進擊漢中之後,劉備手裏一共掌握了四處地方的實權,而劉備此人,其權利地位也是日漸增加。

即使劉備沒有做大的想法,那也架不住劉備手底下的人啊!

當初劉備把張飛弄到身邊時,騙人家說是以後不用做炮灰了,給了對方以“功成名就”之名。

不得不說,劉備這一招也確實是厲害,至少,簡簡單單的就弄來了一員大將,而且還對他俯首帖耳的,非常的信服於他。

對關羽,劉備沒怎麼費力,因為對方的誌向和他那簡直就是不謀而合啊!正好雲長也是個讀春秋的,所以劉備閑來無事就與關羽說說笑笑,正好也可以為關羽做些思想工作的。

而趙雲,這原本是公孫瓚手下的,後來到了劉備這邊。轉換了工作地點,但是那意義是不變的。趙雲出來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跟著公孫瓚幹一番大事業,後來成了與劉備幹一番大事業。

說到孔明,與其他幾人相比,孔明是跟著劉備最短的,不過,卻是最受劉備的歡迎。因為孔明算是謀士,而劉備這邊最稀缺的就是謀士。故而,在這個大的混亂的背景下,謀士不管到什麼地方都會受到歡迎的。

更何況,還是那有著“臥龍”之名的孔明呢!

謀士這種職業在誰那邊都是受歡迎的。

而不論是謀士還是大將,他們心裏都是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與在這個時代之下取得幾分薄名。嗯,這隻是一個謙虛的說法。

而這說法的前提,那就是劉備可以稱帝。

孔明代表著大眾的意見,來到了孔明跟前,要進行一番勸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