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古希臘人蘇格拉底曾用一生的熱情,去宣傳這麼一個命題:“認識你自己。”在他向其鄉鄰問了很多問題之後,某些領導覺得蘇小朋友智商太低、疑問過多,外帶不尊重上司,而且還跟傳銷似的擾亂公眾視聽,於是便恩賜毒酒,送其歸西。
由此可見,認識自己並不容易。
在認識自己的道路上,活在世界每個角落的人,不管是愛看《金剛經》還是《古蘭經》,無論是說慣了法語還是客家話,總有人沒有放棄,沒有放棄尋找內心的聲音;也總有一些人,早早便成了無臉之人,難鑒其魂,尤其是在當下這個時代。
正如大多數的國人一樣,我無比地熱愛我的祖國、我的故鄉,熱愛這片用無數人的熱血澆灌出來的熱土當然,最熱愛的還是這片熱土中逐漸豐滿和性感起來的姑娘。所以,我希望能夠以一己之薄力,高揚當代國民特色,穿越時間、跨越空間,山寨一位神一樣的蘇哥回來,日日搖旗呐喊,夜夜振臂高呼,渾然不顧“認識你妹啊認識”的狗血謾罵。
對此,有的朋友可能會立馬奉勸道:“老兄,別裝了,你不就想做個公知嗎?告訴你,中國的公知已經夠多了,你老就別在這裏攪和了!”
我當然不想攪和,所以我想說,哥們兒你太讓我認同了。我寧願做同誌、專家、教授、表叔,甚至校長,也不想做你老兄,更不想做所謂的公知。
眾所周知,在眼下這個“荒誕”社會的熔爐下,“公知”一詞有了新的詮釋,具體詮釋了什麼,大家都非常清楚,我也不打算添磚加瓦,更沒必要添油加醋不過在此之前,在“公知”變得聲名狼藉之前,很多真正背負著社會責任的前輩曾不厭其煩地呐喊過,比如說王小波,他用好看、智慧而詩意的文筆,來告別曾經沉默了多年的大多數,試圖讓更多的人明白“低智、偏執、思想貧乏是人類最大的邪惡”。
三十而立後的韓寒也曾說過,最近社評寫得越來越少,主要是因為要講的道理其實很多年前就已經講了,而且還是我們像是無臉人無臉鑒人7跟炒老飯一樣翻來覆去地講了很多回,再這樣繼續講下去有失作為一名作家的趣味。
此外,記者出身的李海鵬則是我喜歡的另外一位作家。
他以“重申常識”為己任,以“思想自由”為目的,更以“文字之美”為利器……影響了無數的哥,改變了不少的妞,可是自從佛祖搭完一號線之後,便不知道換乘到哪號線了。
由此可見,對於真正意義上的公知,他們要不已經做煩了,要不已經開始厭倦了……可我卻始終堅信,正如他們改變了我一樣,總有一些人會因此而改變。換句話來說,雖然改變不了一切的他們,但對於某些決定改變的人,便是一切了,而這也正是本書的初衷。
如果你是姑娘,不管美麗不美麗,隻要披上林誌玲的皮都是美麗的;如果你是爺們兒,不管粗不粗獷,隻要搭上小沈陽的腔調,都是特“純”的,比千足金還純以上兩個“如果”可統稱為“麵具原則”。
小時候,我們都愛玩麵具,即使買不起,也要讓鄰家的大眼睛姐姐幫忙畫上一個。因為隻要戴上麵具,我們霎時便成為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可能是會七十二變的齊天大聖,也可能是風情萬種的白娘子。在“大聖”和“娘子”的背後,我們盡情地擠眉弄眼、嘲笑沉默,別人看不到,也猜不透,既愚弄了大眾,又娛樂了自己。不亦樂乎!
然而長大後,我們卻驚訝地發現,“麵具”對於那些已我們像是無臉人經走出社會的人士更加重要了,而且越來越不可或缺。大多數的姑娘還會在麵具上濃妝淡抹一下,以增添其魅力;男人們會在麵具上掛副黑超,以增強其吸引力可每天回到家後,對於麵具,我們卻又希望像扔掉剛用完的避孕套一樣,恨不得一完事就把它扔掉,幹脆利落地回歸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