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森林資源分布情況(1 / 1)

森林資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長的森林有機體的總稱。這裏指以林木資源為主,還包括林下植物、野生動物、土壤微生物等資源。林地包括喬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跡地、火燒跡地、苗圃地和國家規劃宜林地。森林可以更新,屬於再生的自然資源。反映森林資源數量的主要指標是森林麵積和森林蓄積量。森林資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是生物多樣化的基礎,它不僅能夠為生產和生活提供多種寶貴的木材和原材料,能夠為人類經濟生活提供多種食品,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夠調節氣候、保持水土、防止和減輕旱澇、風沙、冰雹等自然災害;還有淨化空氣、消除噪音等功能;同時森林還是天然的動植物園,哺育著各種飛禽走獸和生長著多種珍貴林木和藥材。

據2005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結果,2005年全球森林麵積39.52億公頃,占陸地麵積(不含內陸水域)的30.3%,人均森林麵積0.62公頃,單位麵積蓄積110立方米。全球森林主要集中在南美、俄羅斯、中非和東南亞。這四個地區占有全世界60%的森林,其中尤以俄羅斯、巴西、印尼和民主剛果為最,四國擁有全球40%的森林。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稱,有史以來全球森林已減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01年的報告,全球森林從1990年到2000年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萬公頃。雖然從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間,人工林年均增加了310萬公頃,但熱帶和非熱帶天然林卻年均減少1250萬公頃。

南美洲共擁有全球21%的森林和45%的世界熱帶森林。僅巴西一國就占有世界熱帶森林的30%,該國每年喪失的森林高達230萬公頃。根據世界糧農組織報告,巴西僅2000年就生產了1.03億立方米的原木。

又據世界糧農組織報告,俄羅斯2000年時擁有8.5億公頃森林,占全球總量的22%,占全世界溫帶林的43%。俄羅斯20世紀90年代的森林麵積保持穩定,幾乎沒有變化,2000年生產工業用原木1.05億立方米。

中部非洲共擁有全球森林的8%、全球熱帶森林的16%。1990年森林總麵積達3.3億公頃,2000年森林總麵積3.11億公頃,10年間年均減少190萬公頃。

東南亞擁有世界熱帶森林的10%。1990年森林麵積為2.35億公頃,2000年森林麵積為2.12億公頃,10年間年均減少麵積233萬公頃。與世界其它地區相比,該地區的森林資源消失速度更快。

我國森林資源分布不均勻,主要分布在東北和西南。森林質量不高,林齡結構以幼齡林、中齡林和人工林為主。

截至1993年,我國有林業用地麵積39.43億畝,森林麵積20.06億畝,森林覆蓋率達13.92%;活立木蓄積量117.85億立方米,森林蓄積量101.37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五位。

到1995年6月,全國森林麵積累計達1.34億公頃,其中人工造林保存麵積為3300多萬公頃,居世界首位。

1998年3月,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公布的世界森林資源評估報告結果,我國森林麵積1.34億公傾,占世界森林總麵積的3.9%,居世界第五位,我國人均森林麵積僅列第119位。我國森林總蓄積97.8億立方米,占世界森林總蓄積量的2.5%,列世界第八位。世界人均擁有森林蓄積量為71.8立方米,而我國人均森林蓄積量僅為8.6立方米。

2001年3月12日,中國全國綠化委員會發布的第一份《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顯示,目前,中國人工造林保存麵積已達4666.7萬公頃,發展速度和規模均居世界第一位,中國森林麵積已達1.58億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6.55。到2003年底,中國森林覆蓋麵積15894(萬公頃),占全國總麵積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