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學附屬中學科技創新活動剪影
校園采風
作者:本刊編輯部
青島大學附屬中學是經青島市教育局批準,由青島(香港)華青發展有限公司、青島大學和島城名校——育才中學聯合創辦的全日製民辦中學。雖然2003年才建校,但由於這種依托優勢資源,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獨特辦學模式,使學校走上迅速發展之路。至今,學校已經成為擁有1 750多名學生、140餘名教職員工的人丁興旺、名符其實的大校。在全體教職員工努力下,學校先後獲得“全國民辦教育先進學校”“全國民辦教育百強學校”“全國AAA級民辦放心學校”“全國暗訪抽查百姓首選誠信單位”“全國網絡教育示範單位”“山東省民辦教育優秀辦學單位”“山東省民辦教育協會會員單位”“青島市民辦教育基礎成就獎”“青島市民辦教育優秀教師團隊獎”“青島市民辦教育先進集體”“青島市規範化學校”和“青島市標準化學校”等稱號。青大附中取得如此多的榮譽,絕不僅僅是因為其突出的中考成績,而是其注重學生全麵發展的辦學方向,尤其學校在科技創新教育方麵獨樹一幟,科技創新辦學特色享譽島城。
1 統一思想定特色
2008年,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開始,以王國利校長為核心的學校領導班子就統一了思想,提出了“科研引領、優質輕負、守正出奇、自主多元”的辦學理念,確定把科技創新教育作為學校辦學特色。首先,因為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的核心競爭力,開展科技創新活動不僅可以促使學生關注生活和社會、學以致用,還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形成和發展創新意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渠道。其次,通過調研,學校發現很多學生對科技創新活動非常感興趣,部分學生在這方麵已小有成就,學生家長中有不少高校或科研機構的人員,是很好的科技創新教育資源。另外,青島大學不僅可以提供很多教育資源,還委派了師範學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科學教育博士馬勇軍任副校長,這更是創建科技特色學校得天獨厚的優勢。
2 文化營造有特色
要創辦科技創新辦學特色,絕不隻是出幾個創新人才、獲幾個創新大獎,學校應該形成濃厚的創新文化,必須要體現科技創新活動的普及性。為此,首先學校進一步調整和完善了35門選修課的課程結構,專門設置了“科技”模塊,增設了一些課程,如空模、海模、科技發明、趣味實驗、物理與生活、自然與健康等,其中有三分之一的課程是外聘有豐富科技教育經驗的名師任教。其次,配合大型科技活動由馬勇軍副校長給家長和學生進行專題講座,闡述科技創新的重要意義,講解創新的一般思路與方法,介紹典型創新案例,啟發學生創新熱情和靈感;再次,學校和青島大學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定期安排學生到高校實驗室、科技基地參觀,與研究人員交流,聘請了專職科技指導教師,製定了相關獎勵政策,成立了“少年科學院”,對在科技創新活動中表現突出的班級和個人進行大張旗鼓地表彰獎勵,特別是把每年學生獲獎的科技創新作品在樓梯走廊間固定展出,形成了獨特的校園科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