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後,斜陽落幕,卻並沒有給東康鎮的夏日減少些許燥熱。經過一整天的炙烤,仿佛蒸籠一樣的東康鎮讓鎮上的人都多了一絲燥意。
遠處傳來一群小孩的嬉笑聲,是小孩在鎮上的小河裏嬉戲。夏日多雨,有時甚至接連下個幾日,後山在汲取了足夠的水分之後實在容不下更多的雨水,幹枯了好一段時間的小河再一次恢複了生機,這也成了鎮上小孩夏日的天堂。
此時,鎮口有兩個人拖著斜長的身影走了過來,恰好從河邊走過。他們是昨天早上就出去撿食的林定國跟林凡,這次走得稍微有點遠,不過還好在今天天黑之前趕回來了。
離林凡鑒定出無色靈種又過去一年多了,林凡已經三歲多了,個子都長了不少,不過膚色依然黝黑。上次大哭一番宣泄完後,他靜靜的把已經涼的麵吃的幹幹淨淨,然後跑到林定國麵前說:“叔,我想過了,日子過得已經夠艱難了,既然上天注定我隻是個凡人,再多的眼淚也隻是枉然,何必再多添悲傷。我是林凡,就算平凡一生,我也希望過得更有意義。所以我決定要做最牛的撿食人。”
林定國開始聽著還覺得挺欣慰的,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裏想透這麼多,可不是一般的小孩能做得到的,可是聽著聽著就變味了。什麼叫最牛的撿食人,一個撿食人再牛能有多牛。所以聽到最後林定國的眉頭皺得深得不能再深了。
林定國從來沒想過要林凡多麼的有出息,但也絕對沒想過要他繼續自己的撿食人生。林凡應該有更多的選擇,以前因為林凡粘著林定國不放加上太小丟家裏也不放心,所以出去撿食總是帶著林凡,但是從來沒有教過任何關於撿食的東西,對,是教,因為撿食也是一門學問,盡管它是最低賤的職業。於是林定國現在也不會認同他的想法。
林定國剛想開口勸說,隻見林凡搶先開口道:“叔,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我有分寸。”
兩個人一起相處有三年多了,盡管有著三四十歲的年齡差,他們像父子但更像朋友,他們比了解自己更了解對方。林凡說他有分寸,所以林定國點了點頭選擇了信任。
從第二天開始,他們兩個撿食人的日子裏就多了一項活動,那就是給林凡普及撿食常識。
林定國說:既然不能修煉,沒那個本事打獵或者加入軍團拿軍餉,那就踏實的做個平凡的人。在我們這些偏遠的小鎮,撿食雖然是低賤的職業,經常被別人瞧不起,但是我們一不偷二不搶三不殺人放火,不必要有任何心裏負擔。撿食有兩個原則:一,不能看見什麼都撿,那不叫撿食叫撿垃圾;二、不能問著別人要,那叫叫花子。
他還說:撿食人其實可以比作當鋪的掌櫃,一定要見多識廣,知道哪些東西值錢哪些東西不值錢,了解每種東西大概的行情,比如某種獸皮在紡織鋪的價格、某種礦在鐵匠鋪的價格等,這樣就能防止在進城兌換的時候吃虧,撿食本來收入就極少,如果很多東西都不懂,可能忙活一天可能都不夠自己吃飽。
想要見多識廣,除了個人經曆跟經驗外,看書就是最直接的方法,因此林定國經常把省下的酒錢去城裏買些破舊的書籍給林凡看,比如《永安雜記》、《大陸趣聞》、《獸記》等等,有些東西其實林定國給林凡講故事的時候都提到過,不過也有很多是林凡所不知道的。那段時間是林凡最充實的日。
很多年以後,當林凡去過很多大城郡甚至王國都城之後,才知道原來所謂的撿食隻是一些偏遠小鎮為了生存才會有的營生。覺得當時自己要做最牛撿食人是多麼的可笑。但是也正因為那一段時光改變了後麵的很多事情。不過那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
現在林凡正撐著一把不知道他從哪個荷塘裏弄來的荷葉傘往回家的路走去,今天他很開心,因為林定國又帶著他進了趟城。雖然台山堡他去過很多次了,但是知道的東西多了,他對城裏的很多東西就越好奇,總覺得有無數的東西在吸引著他。
燥熱本就讓人衝動,隻是缺少一個宣泄的時機,當林凡在河邊走過時,河裏嬉戲的小孩有些按耐不住心中的燥意,於是他們向林凡潑水了,有些還扔了沙子,但林凡好像並不怎麼在意,其實他隻是習慣了。在東康鎮都是鄉親,嘲笑他們的很少,曾讓林凡一度以為撿食其實並沒有想象的那麼低賤,但是去了其他鎮上,他終於知道事實並不是這樣。嘲笑,輕蔑對他們是家常便飯,以前他不懂為什麼人都這樣對他們,慢慢他知道了人也有貴賤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