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商局主事於常林和工局主事黃老歪等,則敏銳地看到了這份盟約執行之後,能給淮揚帶來的巨大利益,一個個興奮手舞足蹈,口若懸河。按照他們的想法,盟約看似公平,實際上隻要落實下去,淮揚百工坊所出產的各類物品,就能迅速行銷荊州。而對方手裏的當地土貨,甚至比其軍隊還要不堪一擊,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徹底犁庭掃穴。
與前兩個部門所看到的不同,禮局所關注的重點則是,此盟約一簽,淮揚就徹底奠定了自己的諸侯盟主地位。雖然表麵上,北派紅巾依舊以韓林兒為共主。但朱重九已經成了當年率先提出“尊王攘夷”的齊桓公,隻不過這個王,從具體某個傀儡,換成了一份白紙黑字的“高郵之約”而已。
“諸位所言大謬!”中兵參軍劉伯溫實在忍無可忍,站起來,怒氣衝衝地說道,“自古以來,有因義而興兵者,有因怒而興兵者,劉某從未聽聞,還有因做生意沒賺到錢而大打出手者。此約一簽,將置我淮揚大總管府於何地?諸君隻看到眼前蠅頭小利,就不怕重蹈當年春秋時齊國之覆轍?!”
“主公,微臣以為,劉參軍所言,不可不察!當年齊國以商閭興,亦因百官爭相逐利,而終失其霸主之位!前車之鑒,可為後世之師!”學局主事祿鯤緊跟著站出來,對劉伯溫表示支持。
目光迅速掃視了大夥一圈,他又繼續大聲補充,“雖然逼迫徐壽輝去帝號,尊高郵之約,為上上之策,對我淮揚有百利而無一害。但是好好一份盟約,為何非要把商閭之事混在裏邊?一旦公之於眾,豈不讓天下豪傑笑我淮揚滿身銅臭,逐小利而忘大義?此乃太阿倒持之舉,請恕微臣不敢苟同!”
“主公,臣亦不敢讚同主公簽署此約!”被派往山東輔佐王宣的第六軍長史章溢難得回來一趟,也站出來仗義直言。“且不說吳將軍未獲得主公授權便擅自於徐壽輝定盟,有罪在先。此約一簽,天下讀書人必然以我淮揚為商販之國,從此敬而遠之!”
“微臣以為,劉參軍所言甚是!”
“微臣請主公謹慎!”
“微臣請主公急速下旨召回吳將軍,問其背主定盟之罪!”
刹那間,學局、禮局的幾個主要官員,都紛紛站了出來,與劉伯溫和祿鯤、章溢三人一道,掀起了一股反對狂潮。
與朱重九先前所擔心的不同,大夥在意的不是此條約對南派紅巾和蘄黃等地百姓帶來的傷害,而是惱火吳良謀和逯德山等人,居然把商人和淮揚商號的利益,與大總管府的利益捆綁在了一起。要知道,眼下大總管府提倡四民平等,已經給了外界“重小民而輕士大夫”的口實。若是再將商販的利益與大總管府之間的聯係加強,而不是及時減弱的話,必將在讀書人之間引發更大的非議。甚至導致其他地區的士紳,更快地倒向蒙元官府,而不是對淮安軍贏糧而影從。
但是,戶局主事於常林隻用短短幾句話,就將反對者們問得麵紅耳赤,“主公,微臣也以為,劉大人所言聽起來很有道理!然微臣卻不知道,從主公起兵至今,天下士紳幾曾支持過主公?微臣更不知道,天下讀書人,有幾個曾經替我淮揚搖旗呐喊,奔走呼號?”
趁著劉伯溫等人被氣得接不上話的時候,於常林向前邁了一大步,聲音陡然轉高,“倒是在座諸位身上之衣,碗裏之食,還有前線將士手中之兵器鎧甲,皆出於工商!我淮揚既然以工商立國,不為工商張目,卻想著去求肯什麼讀書人和天下士紳的支持,豈不是舍本逐末?到頭來,天下士紳未必肯為我淮揚所用,我淮揚的根基卻因此而毀,那才是真正將大夥往絕路上領!”
“的確如此,於大人說得對。我等不需要討士紳的歡心。他們願意跟著主公一起幹就來,不願意幹就滾。沒有了幾顆臭雞蛋,不信大夥就吃不了飯了!”黃老歪迫不及待地跳起來,紅著臉咆哮。
“天下讀書人,天下讀書人早就抱蒙元粗腿去了,有幾個敢冒著掉腦袋危險與我等共同進退?”第一軍團副都指揮使,兵局主事劉子雲也讀過幾天書,言辭比他稍微溫和些,但裏邊包含的火藥味道也濃烈到了極點。“倒是幾位大人素來看不起的販夫走卒,百工力棒,始終與我淮揚生死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