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秦鄭之好(2 / 2)

.....

如是種種,共寫了二十三條,五十多小款。涵蓋了從官府運作、軍隊組成到民間糾紛處理等極為廣闊的範圍。雖然放到朱大鵬所在的時空,這個由一幫年青將領與徐壽輝之間倉促簽訂的城下之盟,實在是漏洞百出。但放於朱重九所在時空,卻是古往今來的頭一份!

淮揚長江水師就停在蘄州城外,當晚,便派了最快的哨船,將條約晝夜兼程地送回了揚州。朱重九正在為吳良謀辜負自己的密令,斷然放掉陳友諒而鬱悶。待再看了後者和逯德山、劉魁逼迫徐壽輝簽署的《荊州條約》,頓時氣得哈哈大笑。“哈哈哈,哈哈哈,好,好個吳佑圖。好個二十三條!你可算是生不逢時!等朱某把海路探出來,肯定讓你去大展宏圖!”

蘇明哲正在旁邊處理淮安軍的內部事務,聽自家大總管笑得古怪,心髒悄悄打了個哆嗦。趕緊放下手頭公文,低聲勸解,“主公,主公息怒。吳佑圖年青氣盛,做事難免莽撞。等蘄州那邊的戰事結束,主公將他調回來狠狠怎麼收拾都行,千萬別因為一時之怒而.....!”

“你自己看!”朱重九將吳良謀和逯德山等人炮製出來的盟約底稿丟給蘇明哲,繼續大笑著搖頭。“連法外治權都想出來了,虧得咱們與徐壽輝還是一國之人。要是去了非洲,少不得他也會整船整船往外拉黑奴!”

“一國之人?”蘇明哲接過盟約底稿,滿臉困惑。在他眼裏,自己和徐壽輝根本不屬於同一國度。但這麼多年來,他也逐漸習慣了朱重九一些思維方式,很快就明白對方所說的國,指得是整個華夏,而不是如今每位諸侯所占據的地盤。便笑了笑,將目光慢慢掃向盟約上麵的文字,一邊看,一邊低聲點評,“徐壽輝既然答應退位了,並且還帶頭承認《高郵之約》, 咱們這次用兵的基本目的就已經達到。至於其他.....”

目光繼續從其餘的文字上掃過,他也迅速皺起眉頭,“這?過了,過了,真的有些過了!不過徐壽輝居然也肯接受。唉,雖然有些過了,但也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事情,估計外邊也說不出些什麼來!”

“是啊!”朱重九接過話頭,輕輕撇嘴,“誰敢說什麼閑話,咱們吳都指揮使還可以打上門去,割了他的舌頭,焚其書,毀起史!”

也不怪他義憤填膺,吳良謀逼迫徐壽輝接受的東西,與朱大鵬記憶裏的西方人對東方的殖民統治非常類似。然而另外一個時空的殖民統治畢竟發生在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而淮揚人和蘄州人,卻同為炎黃子孫,彼此間連語言習俗都一模一樣!

但同一件事情在蘇明哲眼裏,卻是完全不同的觀感。“主公莫非覺得吳將軍對徐壽輝過於苛刻?請恕老臣不敢苟同。徐壽輝原本就是一具塚中枯骨,如果沒有主公庇護,恐怕連三個月都活不過。如今非但能保住性命,並且還能繼續對南派紅巾的其他豪傑發號施令,對他來說,已經是最好結果。”

“至於荊州百姓.....”見朱重九眉頭依舊皺得緊緊,蘇明哲繼續小心地開解,“雖然三個旅的糧餉輜重要著落在他們頭上,可比起徐壽輝大修宮室,沒事就瞎折騰,還是要輕鬆許多。並且有咱們的人在旁邊盯著,今後荊州各地的官員吃相也會多少注意些,不至於主動把百姓往咱們這邊推!”

“也倒是!”朱重九繼續搖頭,臉上的憤懣卻一點點變成了無奈。大總管府早就不再是他一個人的大總管府了,雖然大多數情況下,他還能讓自己的意誌無條件地得到執行。但這個他親手締造的怪獸,已經漸漸有了其自己一套的行事準則。裏邊中的每個人,包括對最為忠心耿耿的蘇明哲,也都已經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不再對他唯命是從。

這種變化,讓朱重九越來越不舒服。但這種變化,卻會令淮揚大總管府越來越強大。作為一個眾多思維碰撞和綜合出來的整體,它不會被任何感情所左右。它隻會選擇對自身最有利的路去走,哪怕這條路兩邊躺滿了屍骸。

正感慨間,卻又聽見蘇明哲笑著說道:“主公仁厚寬宏,乃天下萬民之福。然而主公早晚會跟天下豪傑放手一博。不流他們的血,就得流咱們這些人自己的血。倒是吳良謀弄出來的這個條約,看起來別出蹊徑!至少,如果真行得通的話,將來可以少死很多人!”

注1:秦鄭之好。秦國派兵馬替鄭國守城,然後就準備趁著鄭國不備,奪取整個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