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鑄錢(3 / 3)

“何必那麼麻煩,幹脆叫淮揚,幹脆就叫華夏通寶算了。”朱重九被吵得一個頭兩個大,不耐煩地擺了擺手,乾綱獨斷。錢必須鑄,但無論如何,他都得遏製住眾人蠢蠢欲動的心思。立國之事急不得。朱大鵬曆史學得再差,總還記得“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句話。他沒必要現在就去戴上那頂招災惹禍的吳王帽子!

“按照大唐開元通寶的成色造,每枚一錢.....”稍作猶豫,朱重九又迅速改變了想法,“每枚五克,外圓內方。十枚通寶剛剛算作五十克,二百枚大通寶剛好一大斤。張主事,你去大匠院找焦玉,然後再叫上工局副主事黃正,一起把錢模弄出來。字找宋克寫,他的字看起來大氣。”

早在當初努力統一淮揚自己的度量衡時,朱重九就曾經答應過黃老歪和焦玉,有機會要自己鑄錢。今年戰事不多,他剛好能騰出精力來把此事推行下去。一則可以堵住杜遵道借鑄幣斂財的機會,二來,也能加快新度量衡在民間的認可速度。

“微臣,微臣遵命!”內務處主事張鬆又驚又喜,趕緊哆哆嗦嗦地上前施禮。“微臣,微臣還有一言,請主公容微臣細說!”

“說罷!”朱重九點點頭,笑著鼓勵。盡量不受逯魯曾那滿臉的怒氣幹擾。對於用人,他有自己的一套觀點。所以盡管張鬆品行上未必符合這個時代的士大夫標準,但是隻要後者肯努力,他依舊願意給與其足夠的施展空間。

“臣請在銅錢之下,加鑄精鋼小錢!”機會難得,張鬆毫不猶豫地抓住,“故宋之時,朝廷每年鑄錢數十萬貫,但民間依舊劣質鐵錢橫行。緣由便是銅錢麵值太大,交易不便。而鐵錢卻能以十當一。”

正所謂能當貪官也需要天分,在對金錢的認識上,張鬆的確比在座其他人深刻許多。非常含蓄地就點明了,朱重九先前命令中的缺陷之處,並且給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完善方案。

按照淮揚百工坊的內部標準,一枚足色的開元通寶,重量不過是三克出頭。如果大總管府頒行五克重的銅錢,勢必導致麵值過大,民間不便找零問題。而用價值較低的鋼來鑄小錢,則可以有效彌補這一缺陷。並且以淮揚目前的煉鋼工藝,鋼錢的質地也同樣橫掃市麵上的私人鑄造小鐵錢,讓後者永遠失去效用。

“嗯!那用精鋼鑄錢的話,會不會賠本?”朱重九略一琢磨,就明白了張鬆的真實意思。點點頭,微笑著谘詢。

“精鋼的成本,微臣不清楚,所以需要請黃主事和焦大匠兩個幫忙!”張鬆非常懂得把握分寸,如實回應,“但據微臣所知,我淮揚百工坊內,精鋼也分為許多等級。造錢不比打造鎧甲,鋼料質地不需要那麼堅硬。選其中成本較小的一種來造就是。雖然最初時可能會折些本兒,但隻要民間能夠流通開來,從長遠計,卻依舊對我淮揚有百利而無一害!”

“你說的是貨幣的信用價值!”朱重九憑著另外一個時空的記憶,迅速總結出一個精辟的答案。“不錯,的確有百利而無一害。本總管準了。此外.....”

回頭看了看滿臉困惑的逯魯曾和蘇先生等人,他又笑著補充,“銅錢之上,再鑄一種銀幣。就叫華夏銀元,仿照波斯人那種方式,正反兩麵各放一個圖案。具體是什麼,你們幾個一起商量著來。重量麼,現在市麵上銅銀比價是多少?”

“大概兩千一百個錢,換一兩足色銀子。不過市麵上的錢按照咱們的標準,兩克多一點兒。兩千一百個錢,頂多四大斤。並且成色也差,銅四錢六,甚至銅三錢七,銅二鐵八都很多!”張鬆像早有準備般,非常精確地給出答案。

“那就照著二百個錢換一塊銀元的比值來造,銀元的重量你們自己折算。就像你先前說的,咱們可以多少吃點虧,關鍵把華夏錢的信用先建立起來!”朱重九又用力揮了下手,豪情萬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