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赴會 (下 三)(2 / 2)

“大總管,大總管威武!大總管多福多壽,百戰百勝!”

......

一波接一波的歡呼聲,穿透座艦上雕花玻璃窗,傳進裏邊所有人的耳朵。此時此刻,即便對新政最懷疑者,如參軍劉伯溫,聽到了這連綿不斷的歡呼聲,臉上都寫滿了興奮與自豪。

古語雲,得民心者得天下。朱總管的未來究竟能走多遠,劉伯溫現在依舊看不清楚。但至少在淮揚三地,朱總管的形象和他所推行的新政,已經漸漸深入人心。如果他能一直將這個勢頭保持下去,那至少在他有生之年,新政給華夏帶來的都不會是災難。

至於朱總管之後會發生什麼,事到如今,劉伯溫已經不願意去推想了。一則他發現自己先前的結論,未必完全正確。二來,他的年紀要比朱重九大許多。隻要不出意外的話,至少不會走在朱重九後頭。那也就意味著,他這輩子永遠不會看到那些推算出來的災難情景。根本沒必要操兒孫輩們才該操的心!

抱著這種想法,劉伯溫的心態就徹底通達了。為萬世開太平,那隻是一種理想。非大聖大賢根本做不到。劉伯溫現在的目標不敢放那麼高,他隻想盡可能地輔佐著朱重九,結束眼前這個亂世,讓黎民百姓得到喘息。

也許朱重九一統天下後,所推行的新政,會讓許多人,包括劉伯溫自己的親朋好友在內,感到不太舒服。與古聖先賢們所推崇的五代之治,也背道而馳。但它畢竟也是一種秩序,總好過沒完沒了的持續混亂。

所以此番輔佐朱重九去會見脫脫,劉伯溫心中暗暗發狠,要給淮安軍,給自家主公,賺取最大的利益。朱重九是他見過所有群雄當中,到目前為止最有希望重整江山的那個。劉伯溫相信在自己的全力輔佐下,將極大地加強這種希望,加快江山重整的過程。而現在每給淮安軍,給自家主公爭得一份利益,將來就會變成十份,百份,甚至千份。自己和自己的後人,也能從中獲取源源不斷的回報。

至於這樣做,對脫脫和其他人是否公平,誰在乎?兩軍相爭,無所不用其極。敵人輸得越是慘重,自己這邊的勝利才越輝煌!

春風得意濤聲急,帆影如翼入雲霄。隻用了一天一夜功夫,淮揚三地就被甩在了身後。艦隊從淮安城下進入黃河,然後逆流而上,朝行夜泊。又走了三天半多一點,便靠上了徐州北麵的碼頭。

與先前經過的高郵、淮安兩地相比,徐州城完全屬於另外一個世界。才下午申時光景,城北靠近黃河的地段,已經很難再看到人影。剛剛返家的農夫們,都本能地將自家的開荒點遠離了河岸,甚至連城西城東原本最金貴的郊區地段,也鮮有人問津。一直到城南四五裏處,土地上才重新出現了開墾痕跡。但匆忙補種的麥田也連不成片,一塊一塊的,像膏藥般糊在荒野間,看上去愈發地淒涼。

由於城市剛剛恢複秩序,根本沒有什麼特色產出,過往船隻,也很少在城北的黃河碼頭上停留。而是直接進入運河,繼續全速向北。趁著脫脫剛剛戰敗沒多久,蒙元的地方官吏還沒勇氣在靠近徐州的位置上設厘卡的時候,能多跑幾趟就多跑幾趟。否則,等朝廷和地方官吏們緩過這口氣來,就沒什麼便宜可占了。朝廷那邊可不像淮揚,隻統一收一次稅。過一道厘卡拔一次毛,如果沒有大靠山在頭頂上罩著,恐怕三四道厘卡通過之後,船上的貨物已經毫無利潤可言。

唯一看起來還有些人間煙火氣的,隻是在城牆附近。 由於舊城牆曾經被洪水泡過的緣故,很多地方已經搖搖欲墜。淮安軍接手之後,不得不用水泥、磚石將其休整加固。所以下午的城牆附近,倒是不缺出賣體力為一家老小換取食物的民夫。但大多數民夫,窮得連衣服都舍不得穿。隻在腰間圍了一片早就看不出顏色的葛布,就搖搖晃晃地挑起了擔子。早春的微風從河麵上吹來,吹在他們清晰可見的肋條骨上,令他們的步履愈發地艱難。仿佛隨時都可能倒下去,長睡不起。

但即便負責組織施工的淮安軍退役傷兵大聲勸阻他們中一些身體極度孱弱離開,也沒有人願意放下擔子。相反,他們卻更賣力的幹起活來,唯恐自己被當作“廢物”淘汰掉。那就意味著,他們和他們身後的老婆孩子,今天就又要靠官府的粥棚,才能勉強吃上一口熱乎米湯。這對於一個男人來說,還不如直接讓他們累死在工地上!

“狗日的脫脫!”丁德興一拳砸在船舷上,渾身上下微微顫抖。再看傅友德,原本紅潤的麵孔,早已經變成了灰白色。手掌緊緊握住腰間的佩刀,手背上青筋一條條繃起來,突突亂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