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赴會 (中)(2 / 2)

“馮參軍之言有理,末將附議!”吳良謀反應也足夠快,緊跟著就站起來表明態度。

隨著淮安軍的實力日漸龐大,他遠在黃河以北的家人就越來越安全。甚至有地方官吏主動上門拜訪。明著打的旗號是查訪被吳家某個被從族譜上除名逆子之根底,暗地裏,卻紛紛向吳良謀的父親做出保證,隻要朝廷不強迫,他們絕對不會動吳家莊分毫。即便哪天朝廷方麵真的發了瘋,他們也會提前告知消息,讓吳家有足夠的時間逃往黃河以南。

所以無論於公於私,吳良謀都不希望朱重九再出任何事情。如果可能,他甚至希望朱大總管就把揚州城當作他的國都,輕易都別離開半步!

其他幾位武將的心機,雖然沒有吳良謀這麼深。但對於自家主公跟曾經的寇仇會麵,也覺得不太妥當。在蘇先生和逯魯曾兩個人的暗示下,陸續都站了起來,笑著說道,“末將也附議馮參軍。脫脫如果敢來,主公就好吃好喝朝招待他,然後派船送他過長江。等他平安到了任所,看看那夠皇帝會不會氣死! ”

“末將覺得馮參軍和胡將軍兩個的話有道理。都督肯在揚州城內見他,已經是給了他很大麵子。他如果不敢來,也怪不得都督!”

......

緊跟著,參謀部中被重點培養的後備人才們,也紛紛出言湊起了熱鬧。說出來的話各種各樣,但歸結起來核心隻有一個,朱大總管不該守那個什麼“千金一諾”。要見,就讓脫脫自己來揚州。以淮安軍現在的實力和自信,大夥絕不會對一個已經被朝廷拋棄了人下狠手。

轉眼之間,在座當中,唯獨沒有說話的,就隻剩下剛剛加入大總管幕府沒多久的劉基劉伯溫。隻見他右手裏拿著一把市麵上最近很是流行的折扇,在做掌心反複扣打。兩隻眼睛半睜半閉,仿佛自己早就成了世外神仙。

“師叔——!”揚州知府羅本偷偷朝劉伯溫所坐的椅子腿兒上踢了一腳,以示自己的不滿。

對於這個便宜師叔,他是一百二十個頭疼。當初明明舍不得離開揚州,卻非裝出一幅“不食周粟”的模樣,死活不肯接受朱總管的招攬。轉頭朱總管派人拿了一筆錢資助他辦學,老先生立刻毫不猶豫地就收了下來。還大言不慚的說,開辦書院的宗旨,就是正本清源,打擊淮揚三地所盛行的各種異端邪說,“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結果書院開起來的,前來求學的人,卻寥寥無幾。這年頭,大戶人家的孩子上官辦的縣學、府學、是為了結束學業後能進入大總管帳下,謀求功名。小門小戶的孩子上百工技校,是為了學好手藝,將來賺一份令人羨慕的高額薪俸。誰吃飽了撐的,才跟劉某人去繼承什麼古聖先賢的真正學問,出來後再繼承他老人家的衣缽,專門跟大總管府對著幹?

於是乎,書院自然開得半死不活。然而劉師叔卻能沉得住氣,繼續每天吟詩做賦,尋章摘句。偶爾出去走動,結交的也都是曾經的頂級大戶,根本不屑跟淮揚新貴為伍。

誰料想就這麼一頭倔驢,在關鍵時刻,卻突然站了出來,替第四軍指揮使吳熙宇穩住了揚州城的士紳之心。然後又以身犯險,前往方穀子的軍營內,陳說厲害。使得方國珍在關鍵時刻,掉頭站在了淮安軍這邊,配合著淮安第四軍一道,將董摶霄的浙軍打得全軍盡墨。

立下了如此大功之後,劉師叔自然再也做不成局外人。於是便順水推舟,在吳煕宇、羅本和逯魯曾等人的聯名舉薦下,正式進入大總管府,成為繼馮國用之後,第五名有專門職位的參軍。

隻是當了參軍之後,劉師叔的老毛病很快就又犯了。看什麼都幾乎不順眼,動不動就發牢騷。而每當正式議事時,又總好像進了曹營的徐庶般,緊閉嘴巴,隻聽不說。

好在朱總管氣量大,從不跟此人計較。否則,依照蘇長史的性子,早踢出門外,讓他繼續當光杆山長,自娛自樂去了,怎麼可能屍位素餐到今天。

所以今天無論如何,羅本都得逼著自家師叔張嘴說句話。哪怕跟著大夥隨波逐流,也不能任由他繼續拿捏下去。否則,大總管早晚會對其心生厭倦,羅本自己卡在那裏,也裏外都不好做人。

誰料以前怎麼折騰都不開口的劉伯溫,今天隻被踢了一下,就猛地跳了起來。將紙扇當作手篤朝著朱重九舉了舉,大聲說道:“主公認定了脫脫是個英雄,那就去好了。何必再此瞻前顧後?!微臣縱觀史冊,還沒見到兩國相爭,靠刺客來決定勝負。想那脫脫,也不會如此愚蠢!!”

注1:在本時空的傳統評書《明英烈》中,脫脫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除了選錯了陣營之外,幾乎把智、勇、忠、義、信、禮六項占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