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劉伯溫 (中)(2 / 3)

伊洛之學是北宋程顥、程頤所創理學學派,分支極其眾多,但普遍講究的是入世,以儒家思想教化萬民,並且“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齊家治國的知識。仲武、稼軒則分別是高適與辛棄疾的字,二人都是讀書人領兵的典範。

朱重九最近一年多來天天被外邊的祿老夫子和家裏祿小夫子熏陶,對典故的理解,是竹子拔節一樣上漲。聽完了祿鯤的話,立刻點點頭,笑著回應,“那就請章龍泉去胡大海那兒做個淮安府的同知,免得胡大海天天抱怨,說他的長史於常林被我調走後,地方上連個管事的人都沒有。至於宋長洲,我記得當初是吳永淳推薦的他,就讓他先去吳永淳的帳下做參軍吧。先熟悉一下我軍的具體情況,等將來有了戰功,再切實安排職務!”

“好!”祿鯤想了想,點頭表示讚同。

“這兩天還有其他人來麼?你們三個盡量安排好,別因為名氣小就怠慢了,讓大夥寒了心!”朱重九抬腿邁上自己專用馬車,然後朝逯鯤、施耐庵和羅本做了個邀請的手勢,繼續問道。

“不敢!我等豈能耽誤了主公的大事?”三人大聲答應著,先後跳上馬車。先找了個舒服位置坐下,然後繼續大聲說道,“名氣比較大的,還有一個宋濂沒有到。據說是去泉州一帶訪友了,一時半會兒接不到胡大海的信,所以沒法答複。其他,基本上是來一個,就送到吏局考核一個,然後根據其才能和自己的意願,安排到各局或者地方上任職。即便是才能方麵有所欠缺的,也都按照主公當初的安排,或是送進了府學裏邊就讀。或者直接去了軍中,先在輔兵迎裏接受一段訓練,然後再酌情安置!”

“嗯!”朱重九滿意地點頭。將脊背靠在包著棉花的座椅上,緩緩舒展筋骨。

為了安置數量龐大的災民,大總管府一直采用以工代賑的方式,修茸並改善各地的基礎設施。所以從揚州城到軍營這一段,路麵全都組織人手處理過,雖然還沒來得及鋪上水泥,但已經用水牛拉著石頭碾子壓得又寬又平,四輪馬車跑在上麵,非常輕快。讓坐在裏邊的人絲毫都不感覺顛簸。

“要是全天下的路,都能像揚州這邊一樣就好了。”盡管就任學政以來,每天都坐著為自己專門配發的四輪馬車跑來跑去,施耐庵依舊舒服地伸了下胳膊,大聲感慨。“那樣,四處遊曆的人,也不覺得什麼苦楚。躺在馬車上睡一覺,第二天一睜眼,下一座城市就到了!”

“那得咱們淮揚大總管府早日滌蕩天下才行!”逯鵬看了他一眼,躊躇滿誌,“眼下除了咱們這邊,還有誰肯把錢花在修路上?即便蒙元官府,入主中原七十多年,也沒修過一次路。大部分官道還是唐朝開元年間的呢,連當初當路基的石頭,都被風化得一捏就掉渣子了!”

“唉!”施耐庵聞聽,立刻歎息著搖頭。在揚州這一個多月來,他每天都能看到很多新鮮事情,跟自己過去在全國各地的所見所聞一比較,心中就充滿了感慨。

淮揚是完全不同的地方,雖然大總管府隻在這裏施政了七八個月,甚至有的地方,僅僅是兩三個月。但短短幾個月時間,整個地區都脫胎換骨。且不說那一座座高聳入雲的大水車,讓人一眼望上去便豪氣頓生。就連腳下的道路和路旁的民居,都看著比別處更幹淨整齊。連同路上的行人和田地中的農夫,都看著個個精神抖擻。

這樣的景色,又有哪個真正心懷天下的讀書人不願意看到呢?他們讀的是聖賢書,理應懷念的是巍巍大漢,凜凜大唐。懷念的是四夷賓服,萬國來朝。懷念的是開元盛世時,“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而不是站在同鄉與同族的白骨之上,喝酒嫖妓,風花雪月。

如果哪天朱總管能夠一統天下,那必然是另外一個大漢,另外一個盛唐!想到某一天自己能乘坐著舒服的四輪馬車,從泰山出發,一路直抵昆侖,他六十多歲的軀體裏頭,就充滿了力氣。能治一地者,必能治一國。幾個月時間能讓揚州天地一新,假以時日,又如何不能讓神州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