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了長度單位之後,接下來的自然是重量。這個標準選擇就要簡單得多。由於製造用心的關係,市麵上可以找到許多唐初的開元通寶。每一枚為一錢,十枚為一兩,一百六十枚為一斤。
朱重九在強行統一的長度標準的第二天下午,就派人收集到了上幾萬枚開元通寶。拿到工程院去,和焦玉等人一起仔仔細細清洗幹淨之後,以一百六十枚為一組,分成若幹堆。然後把每堆銅錢的重量,輪番測定,彙總起來再取起平均值,自然就得到了標準的一斤與當下流行的重量單位之間的差別在哪裏。
“取三萬二千枚開元通寶分組,按剛才的方式反複測算。然後,每三百二十枚錢,也就是原來的二斤,為一大斤,每大斤分成一千份,每份為一克!”發揮自己作為一個大軍閥,在領地之內獨斷專行的優勢,朱重九野蠻地宣布。
“反複多測量幾次,參考我剛才教給你們的天平測量法,十日之內,必須把標準的大斤百克、十克和克的標準砝碼,給我弄出來。然後武器作坊,就用大斤、百克、十克和克為標準,最低精確到克。至於外邊,還繼續沿用斤、兩和錢,等以後咱們自己開始鑄錢了,再慢慢想辦法統一!”
粗疏,非常的粗疏。按照他這個算法,今後每標準揚州千克,其實等同於另外一個時空的一千零二十四克,整整多出了二點四個百分點。然而,為了讓新單位更容易被這個時空接受,他隻能先將那多出來的二十四克忽略不計,以後再慢慢想辦法校準。
“是!”焦玉、黃老歪等人的回答聲音裏,立刻帶上了幾分狂喜。這個時代,鑄錢的利潤非常高,他們兩個曾經多次提議,請求淮揚大總管府自己鑄錢。利用水力碾子、水力鍛錘和模具,要比官府那邊的澆鑄法,至少節約半成火耗。而一旦揚州的鑄錢可以在市麵上流通起來,裏邊的貓膩可就多了。銅和鉛的比例隨便刪減一點,在外人根本看不出來的情況下,就可以將錢利再增加半成。
“別老想著發財,賺了的錢也先歸淮揚商號,不會落到你們兩個手裏!”朱重九一句話,就把二人的發財夢徹底打了個粉碎。
“嗯!”兩個互相看了一眼,怏怏的答應。但是,每個人心中,卻不約而同的打定的主意。將來若是有機會,一定要把水力鑄錢的事業推動起來。
朱重八卻顧不上管二人心裏打什麼鬼主意,索性一鼓作氣,又逼著二人和僅有的幾個大匠師,跟自己一道來進行標準溫度單位劃分。有了玻璃和水銀,利用沸水測定法,倒也也能勉強弄得出來。隻不過在劃分時需要多費一番力氣,返工了二十幾次,反複矯正一百多次而已。
所有標準單位中,最容易的,反倒是時間。這個時代通過的日晷,已經將時間劃分得非常精細。每天分為十二個時辰,九十六刻,每個時辰相當於朱大鵬所在時空的兩小時,每刻則為十五分鍾。每半刻,則為一字,差不多為七分半。
“不用字,用分鍾和息!”朱重九再度發揮軍閥本色,野蠻地將“字”廢除,將每刻強行劃為十五等份,然後再通過沙漏,水鍾等輔助物品,將一分鍾劃成了十份,每份暫時命名為一息。
更精確,就力不能及了。無論沙漏,水鍾還是日晷,都達不到更高的要求。不過在眼下,也已經夠用。即便最需要掌控時間的築炮和鍛打板甲工作,也隻需要精確到半分鍾,也就是五息就足夠了,再精細,已經是畫蛇添足。
時間在忙碌中過得飛快,當朱重九確定完標準時間單位息,再度走出工程院的時候,已經是三月中旬。在這半個多月裏,沈萬三的船隊已經送來的第一批十萬石糧食,並且以每門火炮一萬石糧食,也就是一萬貫的銅錢比例,拉走了十門六斤炮。對著沙洲島的江灣楚,也早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每天有上萬的人在此忙忙碌碌,為新的生活揮汗如雨。而最早一批搬遷到江灣一帶的大水車,在長江水的推動下,也開始了強勁而有力的轉動,將一門又一門銅胎鋼芯炮拉出了簡單的膛線,然後一門又一門地裝在可隨時原地固定的雙輪炮車上,從工廠裏推了出來!(注2)
注1:地尺,郭守敬所造側影台上所用度量標準。每尺相當於現在的24.5厘米,全天下圭表上麵的刻度都統一,非常精確。明代的天文測量,也采用同一標準。直到滿清入關。(引自中國古代計量史)
注2:本時空中,朱元璋一統天下之後,也曾經重新修訂了度量衡,強行推廣。無論官民,不得使用非朝廷規定的量具。使得中國古代計量標準,得到了進一步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