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兩手準備(2 / 2)

“是!”耿再成也是喜出望外,拉了一把李奇,拱手接令。

“那跟者逗撓做買賣的事兒?”李奇卻仍不滿足,眨巴著眼睛,繼續追問。

“你剛才不是說,等他自己派人來談麼?”朱八十一笑了笑,滿臉神秘,“咱們兩手準備,一邊準備強攻,一邊準備跟他談判。有的談就先談著,別逼得他狗急跳牆,招募百姓上城協助防守。能打的話,就打一打。以一個月為期限,到時無論結果如何,都絕不再多耽擱!”

“是!都督英明!”

“都督英明!不打一打,者逗撓不知道咱們的厲害!”

“打,真的打不下來再談!”

眾將聞聽,立刻齊聲答應。搶在李奇再說出什麼動搖軍心的話之前,把基本調子先給錠了下來。

朱八十一知道大夥都不甘心就這樣離開,笑著點頭。然後抖了抖韁繩,圍著護城河繼續觀察地形,尋找淮安城的防禦破綻。一邊看,一邊繼續信口向李奇詢問道:“這淮安城的城牆,是全磚的麼,還是外邊壘了一層磚,裏邊是粘土?”

“回都督的話,肯定是外邊包磚,裏邊為築土。全天下的城池,估計除了大都之外,都是這樣。否則,光是一丈半寬城牆,恐怕就得百萬塊磚。淮安城再富也承擔不起!”李奇策馬緊緊跟上,陪著笑臉大聲解釋。

“城牆真的有一丈半寬?”

“差不多,像城門兩側馬臉位置,可能還更厚一些。這都是有規定的,底下寬多少,頂上寬多少。太窄了,怕城牆不夠結實。太寬了,則容易被敵人爬上來,殺出落腳點,也怕攻城方用投石機砸。隻有四步左右的寬度,既方便防守,又不易被投石機瞄準,不寬不窄,正好!”(注1)

“噢!”朱八十一再度為古人的智慧感到驚歎了。一座城牆,居然還有這麼多學問和講究。難怪後世的策略遊戲中,把華夏人設置成最擅長鑄牆的民族。

“以前咱們淮安是吃過虧的!”李奇越說越高興,什麼話都敢往外倒。“據老輩兒人說,當年金兀術南下,趙立將軍就是被金人用飛石砸死在城頭上的。當時大宋朝廷擁兵幾十萬不敢來救,隻有一個嶽爺爺拚死殺到了淮安城外,結果沒等他跟趙將軍聯係上,淮安城已經被金人破了!”(注2)

這段掌故,卻是朱八十一以前聞所未聞。不由得來了興趣,低聲追問道:“當年嶽飛來過這裏?最後他收複淮安了麼?趙立將軍呢,朝廷最後怎麼待他?”

“不知道了!”李奇歎了口氣,臉上的表情有點苦澀,“反正後來的事情,大夥都清楚。嶽飛被朝廷給殺了,估計淮安城也沒人管了吧。至於趙將軍,活著的時候朝廷都沒拿他當回事,更何況是死後?!”

也不怪這個時代的百姓沒什麼民族意識,朝廷拿他們都不當自己的百姓,他們怎麼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拿自己的熱臉去貼朝廷的冷屁股?!想到後世朱大鵬那個時代,趙立這種英雄人物從來沒人提起,而範文程、洪承疇等人,卻反複被人樹碑立傳,成了促進民族大融合的功臣,朱八十一心裏就很不是滋味。又歎了口氣,撥轉坐騎,帶領眾人悻然返回了軍營。

當天晚上,他便和大夥將新的作戰目標確定了下來。兩手準備,以拿下淮安為首選。如果目標無法達到,則想辦法逼迫者逗撓出一筆巨額的贖城費用,然後返回徐州積蓄力量,以圖日後。反正徐州和淮安之間又水路相連,乘船往返一趟也就是十幾天的事情。

注1:古代中國有專門闡述如何築城的書,對城牆的寬窄高度都有相應的規範。通常不建議城牆頂部寬於四步,也就是六米。理由就是容易被石彈攻擊。

注2:建炎四年(1130)正月,金人完顏昌率大軍攻淮安,。知州趙立僅以萬人固守一百餘日。朝廷令張浚支援,張不肯行;又令劉光世、嶽飛來援,劉光世按兵不動。惟嶽飛由泰州北進,攻高郵,至三墩被阻。趙立苦盼援軍不至,餓著肚子在城牆上鼓舞士氣,被金兵用投石車砸中,陣亡。淮安遂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