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測的地質災害
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溝穀深壑和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並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質容量大和破壞力強等特點。發生泥石流常常會衝毀公路、鐵路等交通設施甚至民居等,造成巨大損失。
山體滑坡
山體滑坡是指山體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沿著
一定的軟弱結構麵產生剪切位移而整體地向斜坡下方移動的作用
和現象,俗稱“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是常見地
質災害之一。
岩爆
岩爆也稱衝擊地壓,它是一種岩體中地應力能在一定條件下的突然猛烈釋放,導致岩石爆裂並彈射出來的現象。輕微的岩爆僅剝落岩片,無彈射現象;嚴重的可測到4.6級的震級,烈度達7度至8度,使地麵建築遭受破壞,並 伴有很大的聲響。
發生岩爆的條件是岩體中有較高的地應力,並且超過了岩石本身的強度,同時岩石具有較高的脆性度和彈性,在這種條件下,一旦由於地下工程活動破壞了岩體原有的平衡狀態,岩體中積聚的能量就會導致岩石破壞,並將破碎岩石拋出。
地裂縫
地裂縫是地麵裂縫的簡稱。是地表岩層、土體在自然因素,即地殼活動、水的作用等,或人為因素,即抽水、灌溉、開挖等作用下產生開裂,並在地麵形成一定長度和寬度的裂縫。有時地裂縫活動同地震活動有關,或為地震前兆現象之一,或為地震在地麵的殘留變形。
後者又稱地震裂縫,地裂縫常常直接影響城鄉經濟建設和群
眾生活。
崩塌
崩塌是較陡斜坡上的岩土體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脫離母體崩落、滾動、堆積在坡腳的地質現象。產生在土體中稱土崩,產生在岩體中稱岩崩。規模巨大、涉及到山體稱山崩。大小不等、零亂無序的岩塊呈錐狀堆積在坡腳的堆積物,也稱崩積物。
崩塌會使建築物,有時甚至使整個居民區域遭到毀壞,使公路和鐵路被掩埋。由崩塌帶來的損失,不單是建築物毀壞的直接損失,並且常因此而使交通中斷,給運輸帶來重大損失。
地麵塌陷
地麵塌陷是指地表岩、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並在地麵形成塌陷坑的一種地質現象。當這種現象發生在有人類活動的地區時,便可能成為一種地質災害。地麵塌陷可分為 岩溶塌陷和非岩溶性塌陷等多種類型。岩溶塌陷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發生頻率最高、誘發因素最多,並且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和突發性等特點,嚴重地威脅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在脆弱的生態係統下,由於人為過度的經濟活動,破壞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區出現了類似沙漠現象的環境變化過程。在人類當今諸多的環境問題中,荒漠化是最為嚴重的災難之一。荒漠化意味著該地的人們將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礎。
土壤鹽堿化
土壤中鹽分的主要來源是風化產物和含鹽的地下水。灌溉水含鹽和施用生理堿性肥料也可使土壤中鹽分增加。土壤鹽堿化後,土壤溶液的滲透壓增大,土體通氣性、透水性變差,養分有
效性降低,造成植物不能正常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