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範圍內,無論什麼地方,諾貝爾的名字都響亮地傳播著,並且將永遠傳播下去;世界上的人,無論屬於什麼國家、民族和階層,也不分男女老少和宗教信仰,都不能不承認諾貝爾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不能不對之肅然起敬。
諾貝爾之所以偉大,不僅僅因為他生前是一位大發明家、大科學家,不僅僅因為他那孜孜不倦的鑽研精神、不屈不撓的頑強意誌、永不衰竭的創造熱情、為科學獻身的崇高品德,也不僅僅因為他的巨大成就,還因為他逝世後對推動人類文化科學事業發展作出的不可估量的貢獻。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他,永遠懷著崇敬的心情紀念著他!
阿爾弗裏德·伯恩納德·諾貝爾,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他的父親伊曼紐爾·諾貝爾是一位發明家。正是父親永不停息的創造熱情和鑽研精神,影響和引導著諾貝爾走上了光輝燦爛的科學發明和創造之路。
諾貝爾的父親幼年時期家境貧寒,沒有條件上學。15歲時,他到輪船上做堂倌,常年航行在地中海上,以此維持生活,自食其力。18歲時,一次海輪遇難,海輪上大多數人葬身海底,他雖然幸免一死,但飯碗砸了,隻好到一位建築師那裏當學徒。由於他非常勤奮好學,一年以後得以進入一所大學學習。在大學裏,他又以聰明和勤奮出名,並多次獲獎。21歲時,他獲得學校最高獎金。學校校長特別讚賞他的實驗才能,甚至說他可以躋身皇家學院。大學畢業後,他擔任建築工程師,成績卓著,當年就申請了刨木機等3項專利。他結婚後,一共生有8個孩子,但隻活下來4個。
當時的瑞典,雖然森林密布,礦藏豐富,但生產條件非常落後。諾貝爾的父親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創業的。他擅長機械製造,但才能無法施展,隻好當建築師。由於經營不善,幾年裏總是虧損,債台高築。偏偏禍不單行,不久家裏又失火了,剩下的一點點家產也被無情的大火吞噬一空,以致不得不向法院遞交了破產申請書。“破產”是一個法律術語,意思是當一個人或一家企業不能償還債務時,法院根據負債人或債權人的申請,作出裁決,宣告破產,然後將負債人的全部財產變賣或折價歸於債權人,不足部分不再償還。這對負債人實際上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足以使人一蹶不振。阿爾弗裏德·伯恩納德·諾貝爾正是在這家庭十分不幸的一年裏降臨人世的。
但老諾貝爾是一個意誌堅定、困難壓不垮的人。他清理完債務以後,就告別了妻子和4個兒子,隻身漂泊海外,幾經輾轉到了俄國。他審時度勢,依據自己的特長,利用歐洲的先進技術,在彼得堡製造各種機械,並開始進行炸藥的研製。經過多年艱難曲折、含辛茹苦的努力,老諾貝爾終於站住了腳跟,取得了成就,在俄國成了頗有名望的工程師、發明家和企業家。他將妻子和兒子接到彼得堡,一家人得以團聚。同時,兒子們也成了他的得力助手,他的事業得到進一步發展。他帶著兒子們製造了一批大馬力的發動機和艦船。此外,他們還有許多發明創造,比如設計了一種製造木輪的機器;發明了家用取暖的鍋爐係統,使俄國第一次裝上了取暖設備;設計製造了大鍛錘,改造了工廠設備;等等。由於老諾貝爾和兒子們表現出了傑出的才能,沙皇尼古拉一世破例授予他勳章。
然而,道路坎坷,好景不長,俄國局勢發生了變化,老諾貝爾再一次受到毀滅性打擊,他第二次破產了。他甚至發出了哀歎:“我僅存的微弱的生機都毀滅了。”
這時候,老諾貝爾已經年近六旬,在俄國度過了20多年,幻想破滅。他拖著疲憊不堪、羸弱多病的身體,帶著妻子和小兒子返回故土——瑞典斯德哥爾摩,諾貝爾和兩個哥哥繼續留在俄國謀生。
對於一般人來說,事情到了這種地步也就告一段落了,該畫上一個句號了。然而,令人驚歎的是,一生坎坷、年老體衰的老諾貝爾卻“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決心振奮精神,重新大幹一場。1863年,他的兒子小諾貝爾——阿爾弗裏德·伯恩納德·諾貝爾研製出一種硝化甘油炸藥引爆劑,並獲得瑞典政府發給的專利證。這使老諾貝爾信心倍增,重整旗鼓。他很快就和兒子一起,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創立了炸藥工業。他們在海倫波租了一所房子進行新炸藥的生產。一年以後的一天早晨,炸藥工廠不幸發生意外爆炸,當場有5人被炸死,其中包括老諾貝爾年僅21歲的小兒子埃密·諾貝爾。這次事故給了性格剛強的老諾貝爾以致命的打擊,他積勞成疾,心力交瘁,猝然中風,從此臥床不起。然而,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沒有撲滅他的奮鬥精神和智慧之火,他的創造熱情仍然十分旺盛,各種發明創造的設想始終在他的腦子裏縈繞,以至忘卻了肉體的痛苦。在病榻上,他寫了一本小冊子,提出用鋸木屑壓製成木板的想法加以利用。這在盛產木材的瑞典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他還寫了一篇論文,提出為了減輕礦工在井下的繁重勞動和避免傷亡事故,設想訓練海豹采礦。這些在當時都是充滿智慧光芒和創造精神的構想。他在給小諾貝爾——阿爾弗裏德·伯恩納德·諾貝爾的最後一封信中,還滿懷信心和熱情地說,他“要完成一件新年禮物,獻給國防不鞏固的祖國!”不幸的是,1872年9月30日,老諾貝爾溘然長逝,走完了一位發明家光輝的一生。
老諾貝爾才華橫溢,富於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不畏艱險,情緒樂觀,頑強拚搏,孜孜不倦,屢遭挫折卻毫不氣餒。正是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影響著、激勵著孩子們,鼓舞他們不斷去奮鬥和創造。
諾貝爾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影響。父親是位為科學獻身的科學家,母親也很有教養,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她與丈夫共患難,一起忍受困苦;她支持丈夫另創新路,並頑強地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擔。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極其重要的,父母的品德修養常常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他們還經常給小諾貝爾講述古代科學家的故事,鼓勵他長大後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父親埋頭研究炸藥,小諾貝爾不離左右,總在一邊觀看。有一次,小諾貝爾問道:“父親,炸藥會傷人,是可怕的東西,你為什麼要製造它呢?”父親細心地解釋說:“炸藥可以用來開礦、修路,發展工業需要它啊。”母親性格開朗,聰明、樂觀、自信,對小諾貝爾要求很嚴格,從小就教他做一些澆花、鋤草、清掃垃圾等輕微勞動,使諾貝爾從小就養成了熱愛勞動的優秀品質和堅持不懈的奮鬥精神,能夠終其一生以不屈不撓的堅強意誌和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獻身科學研究和發明創造,甚至終身不娶,數十年如一日,廢寢忘食地學習、鑽研、工作,終於成為了不起的發明家、炸藥大王。
由於家庭經濟困難,諾貝爾8歲才開始上學。但他學習非常自覺和刻苦,一年級的時候成績就十分優秀,在82名同學中名列前茅。諾貝爾9歲的時候,全家遷到俄羅斯的彼得堡,與父親團聚。父親看著學校寫給諾貝爾的優秀評語,深深為之感動。
諾貝爾兄弟幾個剛到俄羅斯的時候,不懂俄語,無法上學。父親不惜重金,先聘請了一位瑞典教師,一邊教授俄語,一邊教授各種知識。孩子們粗通俄語以後,父親又改聘了一位俄國教師。這是一位教授,知識淵博,循循善誘,為諾貝爾兄弟打下了比較牢固的知識基礎,培養了他們刻苦好學的精神。諾貝爾在上學之餘,小小年紀就跟著父親在工廠裏幹一些零活兒,這不僅進一步培養了他的勤奮品德,而且讓他學會了一些動手操作的技能。
諾貝爾在幾個兄弟中不是最聰明的一個。知子莫若父,父親很早就指出,老大最富於天才,老二具有從事商業的魄力和能力,老三(諾貝爾)勤奮過人。正是這“勤奮”二字,成為諾貝爾後來取得傑出成就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諾貝爾學習非常刻苦認真,如為了學好外語,常常到了廢寢忘食的境地。在學法語的時候,為了加強記憶和理解,提高學習效果,他將法國名著翻譯成瑞典文,再轉譯為法文,然後再認真核對兩次翻譯的手稿,反複進行對照比較,發現問題就加以研究和改正,直到完全熟練掌握為止。學習其他語種也都如此,後來他通曉俄、法、德、英等多國語言,能熟練地閱讀這些語言的文學名著和科學著作,甚至能用這些語言寫作文學作品。有一次,諾貝爾把自己用英文寫的記述自己童年時代的一篇425行的長詩抄贈給一位英國老年牧師看,這位老年牧師看了以後竟以為是英國作家的作品。由此可見諾貝爾外語功夫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