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稅務部門還是盯著自己的遺產不放,富人們還有最後的辦法,那就是移民,跑到那些稅率低的地方去。法國社會黨政府2012年出台稅改政策,向年收入超過1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830萬元)的個人征收稅率為75%的所得稅以及提高財產繼承稅稅率,不少富人“聞風外逃”。比利時靠近法國的國境線上有個村子叫做內尚,這裏去法國隻要幾分鍾車程,村子裏目前住著兩千八百多名法國人,都是為不交稅而跑過來的。被稱為法國國寶級電影演員的德帕爾迪厄,因“大鼻子情聖”等著名角色而名聞世界,2013年公開移民俄羅斯,也是為了躲避法國高額的所得稅和財產稅。
困境,爭論和展望
遺產稅從誕生那天開始,就飽受爭議。首先就遺產稅本身而言,由於各國目前為了防止偷稅,普遍稅製複雜,以美國為例,在美國要辦理繳納遺產稅,需要填寫說明書二十多頁,納稅報表四十多頁,填寫這些就需要一個月。這還不算富人們花錢避稅給稅收帶來的各種麻煩和額外成本。這些因素的疊加,對於已經征收遺產稅的各國政府來說,遺產稅頗有得不償失之感。1998年,美國政府遺產稅收入230億美元,為了收上來這筆錢卻花了480億美元。另一方麵,在目前已經開征遺產稅的國家財政中,這個稅屬於標準的小稅種。多年來,美國遺產稅隻占財政總收入的1%~2%,英國隻有0.5%。
正是因為這樣的窘境,目前各個發達國家的遺產稅、覆蓋麵有縮緊之勢,2011年美國遺產稅征收人群隻占人口的2%,英國也隻有5%,遺產稅正演變為巨富稅,其存在意義不在於經濟利益,而在於社會公平。
關於遺產稅的爭論,在美國較為典型。遺產稅在美國經曆了三立三廢。最近10年來更是反複爭論,主要焦點就是效益和公平,主張廢除遺產稅的人認為遺產稅阻礙了財富的累積和發展,而堅持的人則認為財富公平是社會發展的潤滑劑。雙方爭來爭去,2010年美國政府幹脆決定暫停征收遺產稅一年。這一年的免遺產稅政策被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戲稱為“鼓勵把老媽推下火車摔死法案”,因為對於美國的富人們來說,死在這一年實在太劃算了,可以把全部財產都留給子孫,但是反過來說也太淒慘了,要想不交給政府那一半財產的重稅,就必須死在這一年裏,晚死一秒都不行。
盡管爭論眾多,遺產稅目前仍在世界大多數國家執行著。對於人類來說,如何兼顧發展與公平,是一個永遠要得討論下去的話題。
(責編:石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