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①(1 / 1)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①

岑參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②,平沙莽莽黃入天。輪台九月風夜吼③,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④,金山西見煙塵飛⑤,漢家大將西出師⑥。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⑦,風頭如刀麵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⑧,幕中草檄硯水凝⑨。虜騎聞之應膽懾⑩,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注釋】①走馬川:地名,又名左末河,即今之車爾臣河,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塔裏木盆地南部,源出阿爾金山,向北流經且末綠洲後折向東北流,注入台特馬湖。封大夫:即封常清,唐代大將,曾為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侍從,因頗有見識,被高仙之重用,屢立功,先後任安西北庭節度使、伊西節度使等,後參加征討安祿山,兵敗退守潼關,被監軍邊令誠所害。②雪海:指沙漠。③輪台:地名,唐代北庭都護府屬地,在今新疆米泉縣境。④匈奴: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主要活動在戰國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此處代指唐代時活動在西北廣大地區的回紇族。⑤金山:即阿爾泰山,突厥語稱“金”為“阿爾泰”,在今新疆北部和蒙古國西部,以產金礦而著名。煙塵:指邊塞報警的烽煙和來犯敵騎揚起的塵埃。⑥漢家:中原的代稱,此處指唐朝。出師:出兵打仗。⑦戈:指長兵器。撥:指士兵肩扛的長兵器互相擺動擦碰。⑧五花連錢:即五花和連錢,均指名貴馬匹的毛色。旋:立即。⑨草:擬文,起草。檄(xí):古代用於征召、討伐的文書。⑩懾(shè):恐懼,害怕,也指收斂。⑩短兵:刀劍之類的短兵器。“短兵接”即指使用刀劍砍殺的肉搏戰。⑩車師:地名,唐代安西都護府所在地,今新疆吐魯番縣。佇(zhù):長久站立,此處指站立等候。

【譯詩】可曾見:那荒涼的走馬川上,茫茫的雪海邊,黃沙飛旋,蔽日遮天。才是九月的輪台啊,夜裏已是狂風怒卷。河川裏那鬥大的亂石,被暴風吹得橫行遍野。匈奴的馬匹正養得體壯膘肥,在這秋高草黃的季節;烽火狼煙裹著敵騎的塵埃飛揚,在金山的西麵就能看見。漢家的大將就要率軍出征了,向著那亂軍出沒的西邊。將軍報國盡忠,通宵鎧甲在身,戰士半夜疾行,隻聞戈矛碰擦聲。寒風撲麵,陣陣疼痛如刀割。急馳的戰馬披滿雪花,被汗氣融化蒸發,霎時間又在毛皮上凝成了冰茬。在帳幕中起草討敵的檄文,硯中的墨汁也會凍結。敵虜聽到我軍征伐的消息,一定心驚膽顫,可以斷定他們絕不敢與我軍對麵抵抗,讓我們在這車師的西門站立,靜候大軍報捷凱旋。

【賞析】這也是一首送別之作。但這首送別詩寫得是很奇特的:

走馬川附近是茫茫雪海,有莽莽黃沙;九月裏北風勁吹時,川中碎石亂飛——碎石足有鬥大,這鬥大的碎石竟能滿地亂滾——這是何等樣的狂風呀!

正在這時候敵軍要南犯了,唐將要西出抗之了。唐將全身胄甲,率軍連夜行軍,在寒風中奔馳。九月的北方已是刺骨的寒冷了,馬毛上的汗氣會立即凍成冰,草檄的墨水都結成冰了。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作戰的艱苦可想而知。此中也包含了岑參對封常清的關懷。

但有了這樣一支軍隊,敵軍就不敢再南犯了,勝利是指日可待的。此中有岑參對封常清的鼓勵。

此詩雖為送別之作,但絲毫不見別離的愁緒,全詩充滿著對勝利的信心。三句一換韻,音調鏗鏘,以誇張之語渲染戰爭的艱苦,也見出勝利的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