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①,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②。漢下白登道③,胡窺青海灣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容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

【注釋】①天山:甘肅西北部的祁連山。匈奴稱“天”為“祁連”。戍守將士駐紮在天山之西,所看到的明月自然是從天山上升起。②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縣陽關西北。是古代通往西域之要衝。③白登:山名,位於山西大同東麵。漢高祖劉邦曾率兵與匈奴交戰,被匈奴冒頓率精兵四十萬圍困於山上七日之久。④胡:指吐蕃。青海:湖名,在青海西寧附近。初為吐穀渾所占,後為吐蕃所並。唐與吐蕃的戰爭多發生在這一帶。

【譯詩】巍巍天山,蒼茫雲海,一輪明月傾瀉銀光一片。浩蕩長風,掠過幾萬裏關山,來到戍邊將士駐守的邊關。漢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戰匈奴,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這些曆代征戰之地,很少看見有人慶幸生還。戍守兵士仰望邊城,思歸家鄉愁眉苦顏。當此皓月之夜,高樓上望月懷夫的妻子,同樣也在頻頻哀歎,遠方的親人嗬,你幾時能卸裝洗塵歸來!

【賞析】唐朝國力強盛,但邊塵未曾肅清過。李白此詩,就是歎息征戰之士的苦辛和後方思婦的愁苦的。

詩的前四句是典型的李白詩風:它們顯現出玉門關附近廣袤肅殺的戰場。戰場上空有蒼茫的雲海,雲海之中有明亮的月亮,月亮之下是一片荒蕪的戰場。戰場上北風呼嘯……

開辟戰場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從來征戰之地少見有戰士活著回來的。那些戍邊的戰士在前方打仗,他們的妻子則日夜思念著他們。詩人從戍邊的戰士的猜想而寫出:那些思婦登樓北眺,少不了會有長長的歎息之聲。

當此明月之夜,有此兩地思念。李白對此是很同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