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
(678-740)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開元時期有名的宰相,又是盛唐前期開一代詩風的人物。他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
感遇(選二)其一
蘭葉春葳蕤①,桂華秋皎潔②。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③。誰知林棲者④,聞風坐相悅⑤。草木有本心⑥,何求美人折⑦。
【注釋】①葳蕤:枝葉茂盛而紛披。②桂華:桂花。③自爾:自此,自然地。④林棲者:隱居山林中的人。⑤聞風:聞到風吹來的香氣,而生愛慕之心。坐:因而。⑥本心:天性。⑦美人:指林棲者。
【譯詩】蘭葉繁盛芬芳在春天,桂花皎潔飄香在秋季。在不同的季節吐露生機,點綴春意,充實秋景。林中居者,聞到芳香攀花折枝。散發飄香是它們的天性,不是為了希望別人將其攀折。
【賞析】這首詩以比興手法,寓意於高雅清香的春蘭秋桂,不慕求虛榮,不阿諛權貴;芳香出於自然,不是為了博取別人欣賞。以此來自勉、自娛,透露出詩人潔身自好,堅貞清高,不與佞臣同流合汙的高尚氣節。
其二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豈伊地氣暖①?自有歲寒心②。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③。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④。徒言樹桃李⑤,此木豈無陰⑥?
【注釋】①豈伊:豈唯。②歲寒心:比喻堅貞的節操。③阻重深:指道路被重重阻塞。④循環:周而複始。尋:追究。⑤樹:種植。⑥陰:同“蔭”。
【譯詩】江南盛產紅橘,經嚴寒之後橘林仍蔥蔥綠綠。這難道是地氣暖和使然?原來橘樹自有喜歡傲雪的氣質。款待親朋紅橘當之無愧,怎奈路途遙遠山水阻隔。命運難測隻能聽其所遏,如同四季變更不能追尋。世人都偏愛栽種桃李,難道橘樹不也是綠蔭蔥蘢嗎!
【賞析】這一篇也是以橘喻人。
屈原曾經寫過一篇《橘頌》,讚美橘樹具有的“與世獨立,橫而不流”的品格;《古詩》又有“委身玉盤中,曆年冀見食”的句子,比喻賢者要求用世。張九齡此詩,兼有這兩種意思。
橘樹之葉經冬不凋,這不是因為地氣暖的原因,而是因其自身具有淩寒傲霜的品質。詩人將它比喻自己。這丹橘本可以讓嘉客食用的,然而阻礙重重,無法獻達,這大概是命運了。人們都說要種桃種李,其實丹橘不僅果實可以待嘉客,而且四季不凋,隨時都有美蔭,哪點不如桃李呢?這幾句詩比喻自己也有賢人一樣的美德,但不被人識,隻能徒自不平。
這首詩,設喻恰當,抒發情懷又圓轉自如,故曆來為人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