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生物生產蛋白質(1 / 2)

用微生物生產蛋白質

人們在獲得單細胞蛋白的同時,也在不斷探索“菌源”。前幾年,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氫細菌,能利用氫、二氧化碳以及含氧無機鹽類作

發酵原料來生產單細胞蛋白。既不與工業爭原料,也不與農業

爭土地,是一種理想的生產食物的方法。之後,科學家又找到一種更理想的固氮氫細菌,它能直接從空氣裏攝取所需要的

氮素,合成我們需要的蛋白質。目前,經改性的禾本科原料生產“真菌肉”,在英國已實現工業化生產。加拿大進行了用一種節杆菌促進植物性食用油高產

的試驗。我國和日本也進行了利用產油的假絲酵母、被胞黴等的試驗,並獲得了類似的結果。用微生物生產新興食品正在崛起。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將不斷發現新“菌源”,從而生

產廉價的糧食——蛋白質,為人類的生存提供更加充實、更具營養的食物。

品種各異的微生物食物

當今國際市場上,出現了一種引人注目的新食品。它們的樣子很像雞、魚或豬肉,但卻不是農家飼養的畜禽製品,也不是耕種收獲的五穀雜糧,而是用微生物生產的微生物蛋白製成的,有人稱它為“人造肉”。

這種“人造肉”都是由單細胞蛋白製成的。在生產單細胞蛋白的工廠裏,人們為微生物安排了最適宜的居住環境,這就是一個個大小不等的發酵罐,罐裏存放著適合不同種類微生物“胃口”的食料,保證它們在這裏能吃飽喝足,迅速繁殖。當發酵罐裏的微生物繁殖到足夠數量時,便可收集起來加工利用了。

現在人們用單細胞蛋白加上相應的調味品做成雞、魚、豬肉

的代用品,不僅外形相像,而且味道鮮美,營養也不亞於天然的 魚肉製品,把它添加在餅幹、飲料、奶製品中,則能提高這些傳統食品的營養價值。

在畜禽的飼料中,隻要添加3%~10%的單細胞蛋白,使能大大提高飼料的營養價值和利用率。用來喂豬可增加瘦肉率,用來養雞能多產蛋,用來飼養奶牛還可提高產奶量。

在井岡黴素、肌苷、抗生素等發酵工業生產中,它又可代替糧食原料。單細胞蛋白用途廣泛,前程遠大。

隨著世界人口的不斷增長,糧食和飼料不足的情況日益嚴重。麵對這一嚴峻的現實,開發利用單細胞蛋白已成為許多國家增產糧食的新途徑。

若以蛋白質含量計算,1000克單細胞蛋白相當於1千克至1.5

千克的大豆。建立一座有5隻100噸發酵罐的工廠,可以年產5000噸單細胞蛋白,相當於3千多萬平方米耕地上種植大豆的產量。單細胞蛋白的生產向人們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在現代科學技術培育下,也許用不了多久,用單細胞蛋白製成的飯菜,就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