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男孩在交往中都碰到過被人看偏的情形。
用具體實際的行動去消除別人的片麵看法,靠“日久見人心”的持久魅力,使別人的誤差得到糾正,這是具有長遠眼光的一招。
子羽是孔子的學家務事,他第一次拜見孔子時,孔子見他其貌不揚,產生的印象也就很不好,覺得長相這麼醜的人會有什麼才氣呢?所以對他態度很冷淡,不願盡心教他。子羽感到沒趣,隻好退而自學。以後他刻苦自勵,終有所成。子羽以自己的具體行動改變了孔子對他的“第一印象”,怪不得孔子在兩千多年前曾說過“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深為自己的“誤差”後悔。
第一印象往往取自外表,往往憑自我感覺,在這種情況下,印象容易走樣。當別人對你產生“第一印象”時,你無法去阻止他,但是你有進一步表現、施展及用行動表白的機會。如果自己無所作為,那麼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就容易形成“心理定式”,以“假”成“真”。而在這時,用自己非同一般的行動不斷來“表白”,就有可能使自己的形象在別人印象中趨向“校正”。
假如被別人誤解成“難弄”的人,不妨表現出與人為善、善解人意的“融洽”;給別人留下“高傲”的第一印象的人,不妨用甘願放下架子的實際行動來“低就”。當自己朝著給別人留下不好印象的相反方向努力的時候,改觀就近在眼前了。
在改變別人的偏見時,不能等待,而是要用“快、近、全”的強化辦法,打“主動戰”。
一位男生很想同班上另一位有電腦特長的同學交朋友,但他知道對方為了一件小事對自己有看法。為了扭轉這種情況,他利用自己擅長的書畫藝術,接連巧妙地露了幾手,並主動出擊伸出“橄欖枝”,使有電腦特長的同學漸漸改變了看法,後來,兩人索性在電腦繪畫上進行合作。
在片麵印象形成之後,要看到這種印象不是一成不變的,與其讓它自然改變,不如打“主動戰”。所謂“快、近、全”,就是用最迅速、最直接、最能表現自己亮色的各種方法,給對方投去不一般的“湖中石”,使“偏見”減弱“凝固”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