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過這麼一件事,某校高中三年級有一個女學生,經常晚上到一些高級賓館或大學留學生宿舍找外國人鬼混,以騙取錢財,被公安局拘留時竟說:“外國人有的是錢,和他們在一起有吃有喝,有高檔享受,有什麼不好?現在不是講性解放、性自由嗎,我這樣做有什麼錯?”
有一部分青少年在西方“性解放”思潮的衝擊下,傳統的性價值觀和性價值標準失落,對性的認識處於失衡狀態,再加上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如宣傳色情的書刊、圖片,尤其是那些具體、直觀、形象描繪性行為的錄像、VCD等,刺激著這些青少年的感官,嚴重腐蝕了他們的心靈,性倫理道德觀念一下子轉向放縱型,他們摒棄科學的性道德規範,在異性交往方麵,以往的嚴肅、純潔和文明少了,輕率、隨便和粗俗多了。
“性解放”與“性自由”的錯誤輿論影響使一些青少年在性觀念、性道德上步入誤區,性行為開始變得輕率,上述女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性解放”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該如何看待“性解放”呢?
“性解放”是一種資產階級要求行為有絕對自由的理論。性解放運動起源於歐美,由於上世紀末開始,本世紀初到六七十年法,以及社會上普遍的對性問題的禁錮,性解放運動不失為一種有一定反宗教、反封建、反傳統陋習的積極意義。但是,在性解放運動的實際發展中,由於資產階級的極端利己主義和自由化,性解放運動漸漸失去了它的積極作用,成為一些人縱欲、淫亂、不負責任、追求利己原則的護身符和代名詞。
曆史事實證明,“性解放”與“性自由”對性道德的全麵否定是錯誤的。“性自由”給西方社會帶來了嚴重災難。西方社會離婚率猛增,家庭的解體使大量兒童從小就失去了雙親的愛撫。家庭對子女的教育職能嚴重削弱,青少年犯罪率猛增,未婚生育的母親和孩子增多。同時還造成了性病和艾滋病的蔓延。從60年代到80年代,是西方社會“性解放”的盛行期。僅僅20餘年時間,西方“性自由”就已經給人類社會帶來艾滋病肆虐的“一種全球性的空前大災難”,構成對人類健康的主要威脅。有關資料介紹,“死於艾滋病的美國人要比死於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總人數還多。”美國一個名叫阿麗葛茲的女孩受“性解放”的影響,16歲時即與一男性約會,約會使她享受香檳、玫瑰花等,也使她染上艾滋病。8年後她24歲時,艾滋病發作去世。當她得知這僅有的一次“性自由”使她染上艾茲病後,開始到處進行宣傳、演講,警告青少年潔身自好,以避免染上艾滋病。她說:“聽我說吧!潔身自好沒什麼好羞愧的。其實,這正是唯一的保護自己的方法。”
在慘痛的曆史教訓麵前,為了生存,許多西方人重新約束自己的性行為,“性解放”已成為人們憎惡的名詞。中華民族有著優良的性道德傳統,我們要尊重自己的曆史,珍視自己的文化,以科學的態度審視西方的“性解放”的災禍,決不盲目仿效,重蹈覆轍。如果再把別人已扔進垃圾箱的破爛“性解放”作為一個時髦的口號加以欣賞,那就不僅是愚味無知,而且是一個曆史的倒退。
我們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樹立正確的性倫理道德觀念,自尊自愛,尊重他人,尊重異性;培養健康的性道德情操,正確對待異性交往,提高自我控製能力。養成符合社會文明的性道德規範,男女交往講究文明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