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利用空閑時間,經常到親戚家走走。如果不走動,在自己有困難或者需要幫助時,即使登門,人家也不會幫助的。要記住,訪問親戚及對方來做客,都是一樁重要的禮議。
住在附近的親戚,如果時常去玩的話,每次去時,沒必要帶禮品,但是一年隻去幾次或有事才去拜訪時,就要準備些禮品。
買禮品,沒必要花很多錢,實際上帶些全家人都能吃的糕點和季節性物品就可以了。若到有小孩子的人家拜訪,買玩具既經濟又有麵子,又能讓對方心裏高興。帶禮品去的時候,也給全家每人一份簡單的禮物,他們會非常高興的。
親戚的家就是自己的家,以客人自居,傲慢地擺出架子,是不可以的。比如端茶倒水、整理家務等,凡是能做到的就要盡量幫忙去做。尤其是在伯父、伯母的家裏,他們也是比自己父母年長的人。年輕人手腳靈便就多幹一些,不要總覺得自己還小,要讓別人照顧自己。
你也許認為伯父、舅舅、姑姑等人像父母一樣,一邊這個那個地教導,一邊多嘴多舌,不是很叫人討厭嗎?可是聽一聽長輩說的事兒,與他們保持良好的關係會得到益處的。例如,讓他們擔任就職或出租合同的保證人,或介紹對象,這都是常有的事。此外,當父母摔倒的時候,首先趕到身邊的也是叔叔、姑姑等。一旦有事的時候,才能看出平時來往密切的益處。
接受訪問時,客人要離去了,也應該備些經濟實惠的禮品讓他們帶回去。如在中秋節或歲末別人送的但還沒有使用的東西,水果或糕點等可以分贈的物品,或者用家裏現有的東西就可以了。
比如入學祝賀、生小孩祝賀等,不僅僅贈送東西或金錢,而應該走動一下,直接去轉達“恭喜了”的祝願心情、麵對麵祝賀比打電話更能讓對方高興。
“又不是外人來,適當打掃一下就行了……”在親戚來訪的時候,很容易這麼想。但要是同輩人來的話,暫且不論,如果是迎接長輩,那就失禮了。越是上年紀的人,對灰塵或汙染越敏感,特別引人注意的是衛生間。把衛生間和門廳打掃得幹幹淨淨,洗臉間、廁所認真擦一遍,然後準備好清潔的香皂和毛巾。你可能是一個人生活,越是打掃得幹淨越會受到客人好的評價:“還是年輕,打掃得真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