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三清始末(2 / 2)

李峰這時候才有機會看著偏殿的裝飾,隻見偏殿正中供奉著三清道像,從左到右分別是上清之主靈寶天尊,玉清之主元始天尊,太清之主道德天尊,也就是俗話說的太上老君。

這三尊石像寶相莊嚴,上麵有著隱隱的清氣環繞,淡淡的威壓從這三座石像上散發出來,不過不是那種霸道的壓製,而是一種讓人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仿佛自己被度化一般。

三清的說法有不少,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開天辟地、曆劫度人、傳道授法的大神級別人物。

三清的總稱是“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位於玉帝下三寶景陽宮,但是三清也可作為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界。

而且三清是道家學說“三一”的象征,《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由無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氣,由元氣化生陰陽二氣,陰陽之相和,生天下萬物。第十四章又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

正中間的是元始天尊,他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象征著世界的原始狀態;他的左邊是靈寶天尊,手中捧著一個陰陽鏡,象征著世界剛剛走出混沌時的狀態;右邊是道德天尊,手裏拿著一把畫有陰陽鏡的扇子,象征著世界被創造最初的狀態。

傳說之中玉清之主元始天尊與上古時期的盤古大神有關聯,為上古盤古氏尊謂。

而上清之主靈寶天尊傳說是在宇宙未形成之前,從那混沌狀態產生的元氣所化生,自元始天尊處受法以後,即輔佐元始天尊。

而太清之主道德天尊是被世人所尊崇的道教最早期的一位大神,其威名遠在元始天尊之上,不過隻是在李唐時期備受尊崇罷了。

道教修煉的法訣一炁化三清是他們的精華要義,傳說之中這個法門的來源是道德天尊,那時候道教早期的人物是道德天尊,全名為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是道教最早崇奉之神,後創出了一炁化三清之法,化身為三尊大神,以太上老君位居第三。

不過書魂卻告訴李峰,其中靈寶天尊才是道德天尊的真正化身,隻不過脫離了道德天尊的控製,最後自己修煉得道,成為了三尊之一的靈寶天尊。

李峰聽完後咋舌不已,原來道教還有這麼多的彎彎繞呢啊,這茅山一派是上清的發源地,那豈不是說這裏是靈寶天尊修煉的地方?

在暗暗驚訝中,李峰不由得挑了挑那修長的眉毛,隨即,他聽到了偏殿之後傳來了輕微的腳步聲,李峰朝著那邊望去。

隻見一個須發皆白的老者從偏殿後門走了出來,仔細的打量著李峰,眼中不時的閃過些許滿意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