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另類謎團(10)(3 / 3)

科學家根據“先驅者”10號和11號飛船探測的結果表明,木星是由液態氫所構成的,它同太陽一樣,沒有堅硬的外殼,它所釋放的能量,主要是通過對流形式來實現的。

前蘇聯科學家蘇奇科夫和薩利姆齊巴羅夫在1982年發表的看法認為,木星的核心溫度已高達28萬℃,正在進行熱核反映。

木星除把自己的引力能轉換成熱能外,還不斷吸積太陽放出的能量,這就使它的能量越來越大,且越來越熱,並保證了它現在的亮度。觀察表明,由於木星向周圍空間施放熱能,已融化了它的衛星——木衛1上的冰層,其他三顆衛星——木衛2、木衛3和木衛4仍覆蓋著冰層。

就木星的發展趨勢來看,很可能成為太陽係中與太陽分庭抗禮的第二顆恒星。據研究,30億年以後,太陽就到了它的晚年,木星很可能取而代之。

也有人認為,木星距取得恒星資格的距離還很遠,雖然它是行星中最大的,但跟太陽比起來,又小巫見大巫了,其質量也隻有太陽的千分之一。恒星一般都是熊熊燃燒的氣體球,木星卻是由液體狀態的氫組成。盡管木星也能發光,但與恒星相比,又算不得什麼了。所以有人說,木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行星,更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恒星,而是處在行星和恒星之間的特殊天體。

土星的六角雲團是什麼東西?

美國國立光學天文台的科學家們在研究“旅行者2號”發回的土星照片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土星的北極上空有個六角形的雲團。這個雲團以北極點為中心,沒有什麼變化,並按照土星自轉的速度旋轉。

關於土星北極六角形雲團,並不是“旅行者2號”直接拍到的,因為它並沒有直接飛越土星北極上空。但它在土星周圍繞行時,從各個角度拍下了土星照片。天文學家們把那些照片合成以後,才看清了北極上空的全貌,也才發現了那個六角形雲團。

土星北極上空六角形雲團的出現,促使科學家們不得不重新認識土星。美國國立光學天文台的戈弗雷前不久測出土星的自轉周期是10小時39分22.082±0.22秒,這就是根據“旅行者”1號和2號拍攝的土星北極上空的六角形雲團的特征而計算出來的。

在這之前,則是根據它的周期性射電來探測的。

戈弗雷發現,土星北極的六角形結構是由快速移動的雲團構成的,盡管如此,它還是很穩定。戈弗雷說:“這種對應使人們覺得六角形和同樣速率的內部自轉全然不像是一種巧合。這種表麵特征和行星的內部不知有什麼聯係。”

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空間研究所的阿林森和新墨西哥州大學的畢比認為,土星六角形雲團是羅斯貝波,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波,它也會在大氣和地球海洋出現大尺度穩定波運動,羅斯貝波具有很長的波長。在土星上,這種波相對於土星的自轉來說,是穩定的,並被嵌在一個窄的、以每秒100米的速度向東噴發的噴流中。

六角形雲團至少被一個橢圓形渦漩攝動而向南移,這個渦漩的直徑大約為6000千米。但是,土星的“行星波數”為什麼呈六角形,現在還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