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張寶蓉
近幾年來,兩岸關係明顯朝向更加平穩和融洽的方向發展,兩岸局勢麵臨著難得的曆史性機遇。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兩岸文化教育互動也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在新的階段,“以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為核心,以閩台兩地地域文化的交流為特色,以兩岸教育、文學藝術的交流為主要內容,以曆史、學術、影視傳媒、出版、科技、武術等領域的互動為拓展,以兩岸間各類文化節、藝術展、學術研討會等為交流和展示平台,以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的合作為亮點”的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多元格局基本形成。兩岸文化教育該如何在已有良好互動的基礎上,創新思路,開闊視野,展布新局,共創兩岸文化教育互動的嶄新局麵?兩岸文化教育往來中如何實現製度化發展,以便提高互動的穩定性、規範性、安全性、緊密性和可持續性,從而進一步擴大互動的規模、提升互動的水平?如何充分發揮文化教育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及中華文化整合與創新中的作用,進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做出應有的貢獻,是值得兩岸社會各界人士尤其是兩岸文化教育界各位同仁認真思考的問題。本研究嚐試從目前兩岸文教往來中最為熱絡的領域即高等教育領域的論述入手,深入剖析其發展的曆史與現狀,目前麵臨的主要問題及其破解路徑,以期為兩岸相關部門提供可借鑒的意見和建議。
一、兩岸高等教育互動的曆史回顧
30多年來,兩岸高等教育領域的互動經曆了一個從無到有、由單向到雙向、間接到直接、簡單到多元、無序到有序的漸進式發展過程。兩岸高等教育的交流與合作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和發展。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將這一曆史進程劃分成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初始階段(1978-1986年)
1978年,確立了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1979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提出了“雙方盡快地實現通航、通郵……進行學術、文化、體育、工藝觀摩”的基本精神,單方麵率先開啟兩岸關係發展的新篇章。1981年,教育部、國務院華僑辦公室發出通知,歡迎華僑和港澳台青年回內地參加高考,根據“來去自由”的政策,畢業後,可以回原住地就業,願意留在內地的由國家統一分配工作。1985年,教育部批準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複旦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7所高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台學生。但這一時期,兩岸高等教育的互動屬於典型的單向推動階段,因為台灣尚處於政治高度“戒嚴”時期,當局對大陸釋放出的善意采取僵硬、不理會的態度。兩地的學者交流主要是在第三地進行。
第二階段:起步階段(1987-1992年)
1987年7月,台灣“戒嚴”解除並準許民眾赴大陸探親,宣告兩岸關係長達近40年的“冰河期”成為曆史。1988年,台灣當局公布了《大陸傑出人士、海外學人及留學生來台參觀訪問審查原則》,首度開放大陸學者等赴台參訪。兩岸重新拉開了以人員往來為主的文化教育互動的序幕。1991年,李登輝強調:“辦理兩岸學人及留學生的交流活動,促進彼此的了解,化解雙方的敵意”,並要求“把兩岸文化交流,列為最優先項目”,其中,就包括兩岸學者和學生的交流。1992年,當局批準公立大學校長及公務員到大陸從事文教活動,並通過《兩岸學生交流作業要點》。隨後,當局又通過了《大陸地區專業人士來台講學審查要點》等一係列推進兩岸高等教育雙向互動的積極政策。
同期,國家教育委員會也於1987年頒布《關於對台灣進行教育交流的若幹規定》,為台灣人民到大陸從事教育交流提供依據,並鼓勵兩岸輪流舉辦單邊或多邊學術研討會。基於以上政策,兩岸學者到對岸從事短期講學或研究,兩岸高校互辦學術研討會,高教界人士組團互訪,台生赴大陸就學等成為這時期兩岸高等教育的主要互動形式。自此,兩岸高等教育正式邁入雙向交流階段,即兩岸高等教育互動關係建立的初創期。
第三階段:推動階段(1993-2000年)
1993年,“汪辜會談”召開;1994年,台灣當局公布《台海關係說明書》,明確了“一個中國”的政策原則;1995年,“江八點”和“李六點”相繼出台,實現了兩岸領導人的間接對話。兩岸關係出現了逐漸緩和的跡象。兩岸關係的發展使得文教交流也隨之蓬勃發展起來。兩岸高等教育互動規模逐步放大,渠道持續拓寬。表現在:1)兩岸部分高校建立了穩定的校際合作關係。如北京大學與台灣大學,清華大學與新竹清華大學,廈門大學與淡江大學等,雙方建立了對口交流關係,互聘學者講學,合作研究,出版合作、圖書資料交換、定期舉辦研討會及各類賽事、學校領導人互訪等。2)兩岸在校大學生交流形式更加多樣。包括參觀訪問、夏令營、研討會、文藝演出和體育比賽等。3)來大陸高校就讀的台生上升快速。據統計,1993年至2000年間,到大陸就讀的台生呈直線上升趨勢。4)兩岸高校學術交流更加活躍。譬如,台灣“陸委會”專門設立了“中華發展基金”,推動兩岸學術互動,資助兩岸學者互訪和講學。5)台灣當局首度擬訂大陸學曆認可政策。台灣教育主管部門把兩岸高等教育互動當成重點議題,積極研討《大陸學曆采認及檢複辦法》,著手為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創設良好的製度環境。1999年,教育主管部門出台《大陸地區文教專業人士及學生來台從事文教活動審查要點》,負責審查大陸地區專業人士及學生赴台事宜。但由於1998年起當局實行了所謂“戒急用忍”的大陸政策,企圖阻止兩岸教育文化交流的發展,兩岸高等教育的互動不可避免地受到牽製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