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麵主導TPP的同時,美亦通過一係列的經濟、外交、軍事手段,積極鞏固其與亞太地區主要國家的關係。2012年,美國務卿希拉裏、國防部長帕內塔等高官先後訪問亞洲地區,奧巴馬亦在連任後訪問泰國、緬甸和柬埔寨,並成為曆史上第一位訪問緬甸的美國總統。2012,在亞太地區由美國主導的聯合軍演高密度連環舉行。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多種聯合軍演的參加國家達到曆史之最。如2月7日舉行的為期11天的“金色眼鏡蛇”聯合軍演,參加此次軍演的正式國家包括美國、泰國、新加坡、韓國、印尼、馬來西亞,日本、澳大利亞、法國、加拿大、英國、孟加拉國、菲律賓和越南等,這是該軍演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多國聯合軍演,也是美國以亞太為中心的新軍事戰略提出後的首次聯合軍事演習。
(四)遏阻中國勢力擴張
隨著中國地位的提升,美國在亞洲的經貿影響力相應衰落。以中國與東盟的經貿為例,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中國與東盟的貿易總額為395億美元,美國與東盟的貿易總額為1000億美元;2011年,中國與東盟的貿易總額上升至3628億美元,而美國與東盟的貿易總額僅為1940億美元。2010年1月1日,有19億人口和6萬億美元GDP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建成,對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產生重要影響,而美國並未參與其中。與此同時,東亞國家對美國的貿易依存度,整體來講是下降的:再以韓國為例,1990年到2010年,韓國對美國市場的依存度,由27%降到9.3%;韓國對中國市場則由同期的2.9%上升到20.4%。2012年11月21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稱,東盟十國與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的領導人共同發布了《啟動“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的聯合聲明》,正式啟動這一覆蓋16個國家的自貿區建設進程,同期宣布啟動的還有中日韓自貿區談判。一旦成行,RCEP覆蓋的經濟總量將達20萬億美元,約占全球經濟的三分之一;中日韓三國均為全球重要經濟體,互為重要的貿易投資體位,自貿區則涉及經濟總量14萬億美元,占全球經濟的五分之一。麵對美在亞太地區經濟影響力越來越弱、中國在亞太地區影響力越來越強的情況,美“重返”亞洲已成了必然選擇。
表麵上看,美國是在權衡各方利益的基礎上,試圖達到亞洲經濟發展機遇“共享”的目的。而其深層用意則是確保在亞洲大陸不要出現一個挑戰或與美國對抗的區域性組織或國家,而其重中之重就是消減中國在地區內的影響力。台前“新聞局長”、現任“立委”江啟臣表示:“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所謂重返亞洲政策,說白的一點,就是要遏阻中國大陸勢力擴張,因為隨著中國大陸經濟高速成長,軍費不斷偌增之下,中國大陸在亞洲甚至全球都開始展現它的影響力,這已威脅美國的領導地位,因此重返亞洲,就是要對抗中國大陸。”
四、台灣參與TPP的動機
(一)振興台灣經濟
台灣屬於海島型經濟,國內資源有限,振興經濟必須經由國際貿易的擴張。經貿關係對台灣的經濟成長十分重要,而若從1996年以來的經貿關係來加以觀察,便可發現台灣進出口貿易幾乎都處於順差的地位,其順差金額由1996年的147億美元到2010年的234億美元。在對外經濟關係方麵,美國與日本是最主要的進出口國家,長久以來,一直都是台灣的前兩大貿易夥伴;90年代以後,中國大陸經濟崛起,台灣的進出口已逐漸轉向中國大陸,另有部分轉向歐洲與東南亞市場,同時也是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以及越南的主要投資來源。
TPP被認為可給台灣帶來巨大的出口利益,使台灣在未來區域經濟整合道路上不會被邊緣化。馬英九表示:“台灣生產毛額70%仰賴外銷,自曆史經驗可知開放帶來希望,閉鎖帶來萎縮,政府將盡快和主要出口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或經濟合作協定,加入TPP會給台灣帶來巨大的出口利益。”台“國貿局副局長”陳銘師指出,加入TPP後,可強化台灣在亞太地區的重要地位。台“國貿局”組長戴婉蓉進一步指出,加入TPP,台GDP會明顯提升115.62億美元,其中工業部門獲益最多;在出口部分,對外總貿易出口值可因加入TPP而大幅提升,估計約可增加10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