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人才就是我!
說起近幾年全國各個大中城市的就業現狀,大多數的求職者都會一臉苦相地說:“難!太難了!”不論是剛畢業的學生還是已有一定工作經驗的跳槽者,都是如此!
且看他們的感言:
每天瀏覽各大招聘網站,尋找相關的招聘信息,累啊!
每天買來各種報紙,細細地看關於招聘的小字,很累啊!
不斷地奔波於各大招聘會,打印簡曆,投簡曆,真的很累啊!
但是,卻有少數人對此現象很不理解,他們會很奇怪地問:找工作難嗎?一點都不難啊?我隻要把簡曆掛到網上,就有很多好的職位來找我,並且給我的待遇都很高!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難道他們麵臨的是兩個就業市場嗎?
不!其實他們麵臨的是同一個就業市場!並且是一個在近五年來日益嚴峻的就業市場,到底嚴峻到什麼程度呢?
請看以下幾組數據:
一、近五年來,高校畢業生呈現高增長!
200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為212萬,較上年增加了67萬,增幅達到46.2%;
2004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為280萬,較上年增加68萬人,增幅達到32.1%;
2005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為340萬,較上年增加60萬人,增幅達到21.4%;
2006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為413萬,較上年增加75萬人,增幅達22%;
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495萬,較上年增加82萬人,增幅達19.9%;
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559萬,較上年增加64萬人,增幅達13%。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預計今後三年內畢業生的數量還將以每年50萬的速度增長。
未來數年內,我國15~19歲和20~24歲兩個年齡組人口將逐漸減少。因此高校入學人數將減少,但教育部在“十一五”教育規劃裏提出:2010年毛入學率提高到25%,2020年提高到40%。因此總體來看,今後未來若幹年,大學生就學和畢業生人數依然會逐步增長,壓力依舊很大。
二、求職成了繼高考之後的第二座“獨木橋”
高校畢業生年年增加,而社會每年的新增就業機會卻不見增加。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每年社會新增就業機會大約為700萬~800萬個,其中有一半左右並不針對高校畢業生,相對於近年來高達500萬~600萬的畢業生人數而言,大學畢業生沒有很大的就業空間。在2008年年初北京舉行的若幹場招聘會上,平均每個職位有15~20名學生投遞簡曆,有些職位多達50人爭一個崗位。
根據國家社科院的統計數據:在2008年,至少有100多萬2007年的高校畢業生沒有找到工作,參加到2008年的求職大軍中!這還沒算上2006年、2005年等更早年份未找到工作的求職者和跳槽者。如果把這些人統計在內,那麼就又多了幾百萬的競爭者!
從前,人們把高考比做“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現如今,求職取代了高考,成為名副其實的“獨木橋”。
那麼麵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為什麼卻有少數人根本不用去主動找工作,而好的工作卻不斷來找他們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他們是所有求職者中的稀有人才!是高級人才!常言道,物以稀為貴,因其少,所以大家都在搶!並且搶得還很厲害!許多企業為招不到合適的高級人才而苦惱。
請看下麵兩個例子。
案例1 月薪2萬元找不到高級軟件人才
2008年,某市舉辦了一次高級軟件人才招聘會,雖然應聘者近萬人,但是符合高級軟件人才條件的卻是“佳人難覓”,許多公司提供了月薪2萬元以上的職位,但是從眾多求職者中卻基本找不到合適的人才。原因是,目前部分高校計算機專業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相對滯後,很多與市場需求完全脫節,導致人才市場上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以致出現計算機專業畢業的普通人才苦於找不到工作,而許多企業的人事經理卻心急如焚的狀況。有些企業在收到的百餘份求職簡曆中,基本符合要求的隻有幾份。因為招聘不到合適的人才,許多企業不得不托獵頭公司四處挖人,希望能夠吸引優秀高級軟件人才。
由此可見,目前的人才市場存在著冰火兩重天。企業為招不到想要的稀有人才而大傷腦筋,普通人才卻為找不到合適的單位而忙碌、奔波和抱怨。
所以,在目前的人才市場上,缺的不是人,而是人才,尤其是稀有人才!
案例2 公司總裁三顧茅廬請一位20多歲的網絡優化人才為了替客戶保密,我隱去公司和個人的名字。劉總是某大型網絡公司總裁,剛剛爭取到幾千萬美元的融資,而小張是一個年僅28歲的小夥子,但是他在網絡優化領域幾乎是人人皆知的“奇才”,供職於某網絡公司。由於劉總的公司是屬於信息服務類公司,最需要的就是網絡優化人才,於是劉總通過各種渠道找到了小張。起初小張並不願意跳槽,因為他在原來的公司做得比較開心,後來劉總竟然放下架子,三次在小張家門口等候,終於用誠心打動了小張,把小張請到了他們公司,並承諾了三個條件:
(1)年薪30萬元,績效獎另行核算。
(2)給予其公司2%的股份。
(3)承諾公司上市時再次給予其高額獎金。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這說明一點:隻要你是稀有人才,大家就會千方百計的來爭搶!
那麼如何才能成為“稀有人才”呢?一言以蔽之:與其臨淵羨魚,莫若退而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