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開拓創新 先行先試(1 / 2)

開拓創新 先行先試

卷首語

作者:周振海

2013年11月20日,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等十一部委聯合下發了《雲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試驗區由跨越兩省區,數個與周邊國家接壤的地級市、州組成,是迄今為止麵積最大、陸地邊境線與海岸線最長的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圍繞“推動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完善金融組織體係”、“培育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跨境合作”、“健全跨境金融合作交流機製”等十項主要任務,國家賦予了雲南、廣西大量先行先試政策。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首次在雲南開展的綜合性區域金融改革,政策含金量高,充分體現了國家對雲南邊疆民族地區金融工作的關心、重視與支持,必將對全省加快沿邊開發開放、促進經濟金融長期平穩健康發展發揮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總體方案》的出台是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金融改革相關部署的有力舉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麵深化改革做出了戰略部署,明確提出要加快沿邊開放步伐,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有序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度,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等。充分發揮雲南區位優勢,加快推進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是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一步,是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的具體體現,將對國家全麵深化金融改革提供有益借鑒,積累寶貴經驗,也必將激發雲南經濟金融改革和發展的巨大活力。經過5年左右的努力,雲南有望初步建立與試驗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匹配的多元化現代金融體係,金融支持沿邊經貿發展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拓展。

有選擇性地允許部分地區就某些金融改革項目進行試點,鼓勵地方發揮改革和創新的積極性,積累經驗,進而推廣,是推進金融業整體改革的有效路徑和重要方法。雲南是我國連接東南亞和南亞國家的陸路交通樞紐、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是中國麵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區位優勢非常明顯。近年來,雲南與東盟雙邊經貿往來不斷擴大,東盟目前已成為雲南增長最快和份額最大的主要貿易市場,2013年1至11月,全省對東盟貿易額87.5億美元,同比增長46.2%。在對外金融開放合作方麵,雲南有著悠久而光榮的傳統。自改革開放以來,雲南充分發揮沿邊開放優勢,先行先試,加快推進金融對外開放,成績可圈可點,為國家推進金融對外開放積累了寶貴經驗。上世紀90年代,雲南率先在邊境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2004年10月1日,國家在雲南試行邊境貿易出口人民幣結算退稅政策;自2003年開始,雲南省邊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占貿易額的比重快速上升,人民幣結算量約占到整個邊貿結算的90%以上;2010年6月,雲南獲批成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第二批試點地區;2011年,在全國首次實現人民幣與老撾基普區域性櫃台交易掛牌,首創人民幣對非主要國際儲備貨幣泰銖在銀行間市場區域交易的全新模式;2013 年 1-11 月,全省完成跨境人民幣結算 515.81 億元,同比增長 29.04%,業務量居全國第十七位,其中,對東盟地區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占總量的比重達 44.96%,是雲南省跨境人民幣結算的第一大市場。東盟已有九個國家,南亞已有印度、巴基斯坦等五個國家與雲南發生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選擇在雲南開展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具有先天優勢、紮實基礎和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