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風過後的劇本打磨高滿堂精益求精,和黑龍江籍編劇劉躍利和楊北星多次閉關,完成了《闖關東前傳》的定稿。
四年磨一劍的大劇,在導演的選擇上同樣煞費苦心。最終請到曾任《闖關東》導演和主攝像的王濱。拍攝期間,高滿堂冰天雪地裏去了劇組不下四五次,和大家現場交流,看片場,觀樣片,力求《闖關東前傳》的創作初衷一以貫之。
正因為有劉備三顧茅廬,才有了後來的蜀國霸業;正因為有了黑龍江電視台三番五次對業內精英的真誠邀請,才有了黑龍江電視台電視劇產業的扛鼎之作。
萬事助佳作 處處刮東風
2011年9月,《闖關東前傳》在伊春帶嶺區南烈影視城正式開拍。《闖關東前傳》製片人、黑龍江龍視文化傳媒集團影視劇事業部總監米倉說,與三國時諸葛亮草船借箭等“東風”不同,《闖關東前傳》拍攝過程中,處處刮“東風”。因為開機的時令較晚,而帶嶺林區每年落葉較早,劇組擔心拍不到五花山風景,沒想到那一年天公作美,林區遲遲沒有落葉,帶樹葉的戲份拍個夠;雪戲必不可少,劇組集中拍雪戲時,雪一直下個不停,雪戲拍完了,連續多天的大晴天。
伊春市和帶嶺區也為《闖關東前傳》的拍攝給予大力支持。帶嶺區一共隻有一萬多人,而拍攝金匪爭礦的打仗戲,一次就需要群眾演員200多人。區長親自召集各局領導開會,由各局組織一部分人當群眾演員。由於金礦礦丁必須是青壯年人,一批森林防火隊員在劇中成為礦丁“骨幹”。
演員們都很重視這次和黑龍江的合作,努力呈現出高滿堂筆下最優秀的新一代“闖哥闖姐”形象。男一號於小偉在劇組的蛻變與成長是驚人的。開機之初,高滿堂探班,組裏拍於小偉哭墳的一場戲,高滿堂看後覺得不對,不準,決定重拍,但不是馬上拍,因為他知道,演員們剛進組,互相不熟絡,情緒醞釀不到位。過了陣子,於小偉再演這場戲的時候,全組叫好。為了保住這一條,片方不惜重金,製片人米倉透露,除現場美術做出努力外,又在後期特效上,修複了季節落差帶來的色彩和景物變化。
米倉說,《闖關東前傳》的主線是“闖”,60%以上的戲是外景戲,拍攝中劇組不停換地方,行程數萬公裏。最終,全組人員在夢之城產業影視園度過了2012年元旦,在完成了最後的重頭戲後,總量有3000多場戲的本劇順利關機。
英雄聚義共譜英雄曲
在拍攝《闖關東前傳》過程中,黑龍江電視台對內整合資源,對外彙聚力量,與全國高端業內人士合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闖關東前傳》的題材、立項、主投資在黑龍江電視台,不過編劇高滿堂是大連的金牌編劇,導演王濱來自山東,造型師陳敏正是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首席造型設計,全劇音樂作者、主題曲《春潮在望》演唱者則是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黨組書記徐沛東。“自己支灶,外請名廚”,這樣一種全新的思路,讓黑龍江電視台在電視劇產業發展道路上“闖”出了名堂。
《闖關東前傳》講英雄,唱英雄,在劇外,眾多英雄正彙聚到黑龍江,唱響電視劇產業的英雄曲。《闖關東前傳》引發的連鎖反應正在凸顯,該劇總製片人、黑龍江龍視文化傳媒集團總經理郭錫哲介紹,因為《闖關東前傳》合作中龍江方麵表現出的熱情、大氣、嚴謹等卓越品質和職業素養,2012年1月10日關機那天,高滿堂就表示下一部劇還與黑龍江電視台合作,還寫黑龍江。第二天,一行人走亞雪公路前往雪鄉。“他堅持不走尋常路,我們陪著他在齊腰深的樹林裏穿越,一度找不到返回的路。高滿堂並不緊張,還笑著說‘媽搭山了’(迷路了)。抬起頭來,雪壓枝頭,有風吹過或輕輕一碰樹枝,雪潄潄而下,有一種要把人埋上的感覺。高滿堂激動地說,雪鄉這麼美,隻有寫一部絕美的愛情才配得上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