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下一階段目標,瞄準全國票房前五(2 / 2)

徐天福:是的,今年的目標是爭取新建30-40家影院。

《綜藝》:隨著國內電影產業體量增大,企業發展對資本的需求越來越高。你之前有過多年金融業工作經曆,怎麼看內地金融業與影視業之間的合作與發展?

徐天福:現在市場發展很快,但配套政策跟進相對滯後。比如,至今財政部還沒有出台專門針對影視文化企業的財務準則,相關法律、法規還遠未體係化。金融業也缺少專門針對影視文化企業的應對體係,大家都在摸索中前行。

其實銀行對影視產業很有興趣。這幾年各商業銀行都在積極嚐試,但也隻是嚐試而已,說不上特別規範。就體係而言,各要件尚未齊備。比如,在美國,銀行資金參與電影時有保險公司的擔保,但國內現在還沒有大的專業保險公司敢把擔保電影項目作為主營業務。

《綜藝》:在國內的影視企業中,憑外景/旅遊模式起家的橫店集團很有特點,但現在各地上馬和準備上馬的類似項目很多,麵對競爭,橫店如何應對?

徐天福:外景/旅遊業務不是我具體分管的,但就個人觀點而言,我們依然能夠保持領先,畢竟橫店已經做出了模式和品牌,渡過了初步積累階段,進入了體係化和正規化發展階段。有一個數據:橫店影視城的旅遊人次在國內僅次於故宮,去年橫店旅遊人次為1200萬,相信很快就能突破2000萬。這真的很不容易,不同於有悠久曆史的故宮,橫店影視城完全是從無到有,這裏資源不多,交通也不便,能有這個成績值得驕傲。

當然,未來我們的模式也會逐步調整,加快從粗放向集約型的轉型,比如對每個景點,在內涵和科技層麵進行更深入挖掘——雖然還不能和好萊塢相比,但在國內,橫店影視城無疑依然處於領先行列。

《綜藝》:從集團全產業鏈布局的角度出發,你認為什麼樣的電影產品,才能最好地發揮橫店在其他環節所積累的優勢?

徐天福:內容製作是我們影視業務的重要內容。雖然和國內優秀電影公司相比,我們還有差距,但很快能迎頭趕上。做內容還是要發揮好自身的獨特優勢——獨有的影視集聚地,加上在發行、終端環節的積累。

在集團內,各塊業務的經營雖然相對獨立,但相互間的合作和聯動很多,製作部門的項目我們也會參與商議。

《綜藝》:橫店在國際合作、合拍方麵有很多嚐試,你如何看國際化和本土市場?

徐天福:我覺得最重要的有兩方麵:首先,橫店已經是國內的一個重要的影視文化集聚地,目前在我們這裏落戶的相關企業就有510多家;國內每年製作的古裝、年代戲,七八成都在橫店取過景,這種產業集聚效應可極大推動我們的對外合作。第二是主觀層麵的:我們很注重學習,橫店人向來敢為人先,敢於第一個吃螃蟹,不然的話橫店集團也做不到今天的規模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