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點小事兒,謝啥呀!”
“這樣吧,我把其他東西取走,這點錢就算謝你了。”老伴取出錢包裏的500元錢,遞給女攤主。
“這怎麼行呀!”女攤主馬上將吾老伴遞錢的手推了回來,“丟的東西歸還失主,天經地義,誰都會這樣做。”
“那我心不安呀!”老伴又推了回去。幾次推來推去之後,女攤主有點不高興了:“老大姐還這樣,就是小看我了。”“那你總得讓我表達一點心意呀!”“大姐,你要是實在過意不去,那就買我一件馬甲吧!” “多少錢一件?”“15元一件。”老伴沒再說什麼,拿了三件馬甲就要付錢。可女攤主不讓,說馬甲買多了用不上,隻賣一件。老伴無奈,隻得照辦。老伴走出幾十步又回頭看看,那女攤主在已經有些涼意的秋風中吆喝著:“來買馬甲……”老伴差點沒掉淚。
當天晚上,老伴給我講了這件事,我有些失眠了。15塊錢一件馬甲,就算賺三分之一吧,賣一件才賺5塊錢。把錢包留下,雖然不合禮法,可比起那些不擇手段地撈錢、騙錢的人,又算得了什麼?就算拾金不昧吧,失主拿出點錢來感謝,幾乎是當今的通則,完全在情理之中。交通台播出的尋物啟事,哪一則不是說失主願以現金若幹酬謝!女攤主,一個普通人,而且是一個看上去艱難度日的人,不要500元,隻賺5元錢,真有點讓人感到在情理之外。
吾並非因自己沒有能耐掙大錢,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對有錢人心存偏見。但見了有錢人,哪怕是過去的熟人、朋友,總是離得遠些,即使碰了麵,也隻不過點頭打個招呼便走開了。主要是因為,吾怕別人以為有求於他,硬纏著他不放。其次,對有些富人的作為,實在不敢恭維。說“富者不仁”,難免有點良莠不分、打擊一大片的嫌疑;若雲“富者寡仁”,恐怕不算言過其實。吾自認還算講禮義、知廉恥、樂於助人,平日總有那麼一點清清然、高高然、飄飄然。可比起那位女攤主,便覺得自己未必那麼高尚。吾雖算不上富裕,可不僅溫飽無虞,且已接近小康。若吾也少衣缺食,能像女攤主一樣不要500掙5元麼?
吾於社會風氣,顯得有幾分悲觀。老伴的錢包失而複得這件事雖然不大,卻在吾眼前閃過一道亮光。看來,金錢並沒有買斷一切。吾出生貧家,也許是“血緣”關係吧,始終對草根有一種親近感。自從有了這件事,吾對草根在親近中更增添了幾分尊敬,因為他們之中不乏高尚者。
(抽文)
說“富者不仁”,難免有點良莠不分、打擊一大片的嫌疑;若雲“富者寡仁”,恐怕不算言過其實。吾雖算不上富裕,可不僅溫飽無虞,且已接近小康。若吾也少衣缺食,能像女攤主一樣不要500掙5元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