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師道:“我當年威鎮北方,統攝真武之位,剪伐天下妖邪,乃奉玉帝敕旨。後又披發跣足,踏騰蛇神龜,領五雷神將、巨虯獅子、猛獸毒龍,收降東北方黑氣妖氛,乃奉元始天尊符召。今日靜享武當山,安逸太和殿,一向海嶽平寧,乾坤清泰。奈何我南贍部洲並北俱蘆洲之地,妖魔剪伐,邪鬼潛蹤。今蒙大聖下降,不得不行。隻是上界無有旨意,不敢擅動幹戈。假若法遣眾神,又恐玉帝見罪;十分卻了大聖,又是我逆了人情。我諒著那西路上縱有妖邪,也不為大害。我今著龜、蛇二將並五大神龍與你助力,管教擒妖精,救你師之難。”
看天尊的意思,他的一舉一動都要唯玉帝命令是從,不敢有違抗。比方說降妖除魔本是分內之事,但天尊卻是領著玉帝和元始天尊的法旨。換言之,天尊調動自己的人馬,是需要得到玉帝批準的!但天尊一邊說需要玉帝批準,一邊又賣一個人情給孫悟空,給孫悟空撥了‘龜、蛇二將並五大神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還有那個龍王下雨的事。涇河龍王改了下雨點數就被斬了,鳳仙郡孫悟空去請東海龍王下雨的時候,龍王也說要聽玉帝聖旨。但是,下雨就一定都需要玉帝批準的麼?不覺得。西遊記裏,龍王至少有兩場雨是沒有得到玉帝批準的。
孫大聖回頭叫道:“龍王何在?”那龍王兄弟,帥眾水族,望妖精火光裏噴下雨來。好雨!真個是:
瀟瀟灑灑,密密沉沉。瀟瀟灑灑,如天邊墜落星辰;
密密沉沉,似海口倒懸浪滾。起初時如拳大小,次後來甕潑盆傾。
滿地澆流鴨頂綠,高山洗出佛頭青。溝壑水飛千丈玉,澗泉波漲萬條銀。
三叉路口看看滿,九曲溪中漸漸平。這個是
唐僧有難神龍助,扳倒天河往下傾。
這是龍王滅紅孩兒火的時候下的雨。孫悟空請龍王下雨的時候,龍王還非要說需要玉帝批準,但一轉眼,他自己就顧不得什麼玉帝不玉帝了,該下就下!涇河龍王至少少下一點點就死翹翹,但東海龍王捏?沒事!不但沒事,後來還繼續下私雨!
在烏雞國那裏,東海龍王又來了。
龍王道:“既如此,待我打兩個噴涕,吐些涎津溢,與他吃藥罷。”行者大喜道:“最好,最好!不必遲疑,趁早行事。”那老龍在空中,漸漸低下烏雲,直至皇宮之上,隱身潛象,伉一口津唾,遂化作甘霖。那滿朝官齊聲喝采道:“我主萬千之喜!天公降下甘雨來也!”
貌似,這個也是雨吧?嗬嗬。
又該岔開話題了。在外人麵前,蕩魔天尊和龍王們都先把玉帝放在第一位,承認自己受玉帝管轄節製,但看到求情之人來頭很大的時候,那就會‘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私底下做點違抗天規的事。這個當然可以理解。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當官的如果都聽朝廷號令的話,那也就不是官而是木偶了。當官的清廉母豬也會上樹了。可見,即使在純潔的神仙世界,也有這種人情世故,也有徇私舞弊之舉。這麼說來,那個涇河龍王實在死得太過‘冤枉’了!沒辦法,誰叫他撞到槍口了呢!
孫悟空大鬧天宮,正如豬八戒所言,‘不知帶累我等多少’,所言不虛!
沒有孫悟空那檔子事,天庭不知道安逸了多少年。馬放南山刀槍入庫,安逸久了自然會出現各種問題,屍位素餐無所事事的人自然多了去,趨炎附勢溜須拍馬的人也如過江之鯽絡繹不絕。簡單的例子。孫悟空官拜齊天大聖的時候,在天庭任意遊玩,結交四方朋友。本來以孫悟空那樣的出身,其他神仙應該會瞧不起才對。就像晉朝士族看不起土族,豪門之家看不慣爆發戶一樣。但是,孫悟空竟然可以結交到那麼多的朋友,這就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了。成名已久的神仙到底看中了孫悟空什麼?不會是武功,也不會是相貌,更別提是與眾不同的文采了,人格魅力那就更加不可能了。神仙們為什麼喜歡跟孫悟空玩,稱兄道弟?嘿嘿。因為孫悟空是一隻能說會道的‘猴’哇!
孫悟空是‘猴’的身份得到眾神仙的認可的。舉個比方,你喜歡寵物,喜歡動物,如果這個動物乖巧伶俐與眾不同,你是不是喜愛有加?是不是對它特別好?因為它能夠給你帶來歡樂,你放下架子跟它稱兄道弟有何不可?而孫悟空呢,他天真爛漫,沒有心機,想哭就哭想鬧就鬧,真性情。即使耍脾氣也是猴脾氣,這點作為神仙來說都可以容忍的。而神仙們能夠容忍這麼一個不合理的人,或多或少說明這些神仙太過清閑太過無所事事了,他們隻想尋求刺激。是孫悟空帶來了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