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一十三章【生活與無奈】(2 / 2)

“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到了菩提老祖的嘴裏,就變成了;“你從哪裏來,便到哪裏去!”

孫悟空能夠自悟自度,所以他的一個筋鬥十萬八千裏。唐僧不能自度,所以隻能在地上慢慢爬行。

八戒聽說猴子能一個筋鬥十萬八千裏,非常的疑惑,說:“哥啊,你既然這麼厲害,幹嘛不背著師父過河,幹嘛一定要讓我下水去與那妖怪廝戰?”

孫悟空道:“你不會駕雲?你把師父馱過去看看。”

八戒回答:“師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我這駕雲的,怎稱得起?須是你的筋鬥方可。”

悟空解釋道:“我的筋鬥,好道也是駕雲,隻是去的有遠近些兒。你是馱不動,我卻如何馱得動?自古道,遣泰山輕如芥子,攜凡夫難脫紅塵。象這潑魔毒怪,使攝法,弄風頭,卻是扯扯拉拉,就地而行,不能帶得空中而去。象那樣法兒,老孫也會使會弄。還有那隱身法、縮地法,老孫件件皆知。但隻是師父要窮曆異邦,不能彀超脫苦海,所以寸步難行也。我和你隻做得個擁護,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這些苦惱,也取不得經來,就是有能先去見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經善與你我。正叫做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

悟空說:八戒啊,你要弄清楚了。不是我不馱,是師父他老人家心中有魔障,馱不得。就算馱過去了,那也尤似水中撈月,取不得真經,見不到真佛。

八戒聽聞之後唯唯諾諾,佩服之心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原來,這大師兄不僅武功了得,參悟的水平也比一般人高。

難怪這唐朝和尚會有這麼多磨難,原來這都是他心中的魔障啊。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既然我們替不了他的煩惱,光這樣保護他的性命也沒用啊。靈山在西岸,我們在東岸,總得有個解決的辦法吧?

孫悟空一聽,這話說得對。既然我們去除不了他的煩惱,總得找個人幫他去除。你好好在這保護師父,我去請個能夠指點迷津的來。

說完話,嗖地一聲,跑到了普陀山。

普陀山上,南海觀音正與龍女一起走在蓮花池邊上,扶欄看花呢!見到猴子急匆匆地跑進來,菩薩問罪道:“你怎麼不保唐僧,來我這裏做什麼?”

猴子端肅皈依參拜,上啟道:“菩薩,我師父前在高老莊,又收了一個徒弟,喚名豬八戒,多蒙菩薩又賜法諱悟能。才行過黃風嶺,今至八百裏流沙河,乃是弱水三千,師父已是難渡。河中又有個妖怪,武藝高強,甚虧了悟能與他水麵上大戰三次,隻是不能取勝,被他攔阻,不能渡河。因此特告菩薩,望垂憐憫。濟渡他一濟渡。”

菩薩啊,唐僧的心結過不去了。先前在高老莊有一個豬悟能,因為此人聽了您的規勸後就戒了三葷五厭,我替師父把他收了;如今到了流沙河,又遇到了一個姓沙的妖怪,這妖怪與那八戒不同,整日不知悔改,照例在那裏吃人度日,這樣的人我度不了他。

意思是,能幫的那個我已經幫了,幫不了的那個,您還是親自來吧。

觀音一聽,不對啊,那流沙河裏的妖怪曾是卷簾大將臨凡,也是我勸化的善信。這個時候隻要有人輕輕地告訴他:我們是去西天取經的,保管他立馬收起家夥,跟上隊伍。怎麼還需要我親自出馬呢?

於是對悟空說道:“你這猴子,又逞自滿,不肯說出保唐僧的話來麼?”

悟空啊,你怎麼老毛病又犯了?先前的小白龍腦袋不靈光,我已經讓他去當唐僧的坐騎了。如今又碰到了這樣的人,你就不能直接把話捅明白了嗎?

孫悟空一聽,啥?又來了個吃白飯的?菩薩啊,就怕這樣的人多了,隊伍不好帶。

觀音:有啥不好帶的,不就是多了個牽馬挑擔的嘛。

悟空沒奈何,他隻能接受沙僧這個小師弟。

觀音派了惠岸使者去給唐僧當接引人,把沙僧收了,讓他剃度。

沙僧剃了頭,就算是取經隊伍的正式成員了。唐僧看了挺喜歡,摸著他的光頭道:“不錯,不錯,真像個和尚家風,以後我就叫你沙和尚吧。”

悟空暗暗較勁:師父你太偏心了!

我猴子誠心保你西去,你說我不似個做和尚的。偏是沙師弟這樣的,你卻說他有和尚家風?做和尚的都是這等模樣?

難怪你流沙河過不去,你這老兒看人也太沒水準了。

果然是迷途的和尚要師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