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七十一章【第一堂課】(2 / 2)

當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時,我們常常都能夠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相互說謊。比如,兩人見麵時通常會說,你好福氣啊,你真年輕啊,你今天穿的衣服好漂亮啊。即便是人家長的很醜,見了麵通常也是“帥哥”、“美女”這樣的稱呼。這個世界,我們需要謊言,並且能夠適應謊言,因為那正是我們的生活方式。

人與人交往,有時候是非常微妙的。經常說話拐彎抹角,需要察言觀色,如果處理不好,就會適得其反。

如果我問他:“吃過飯沒有?”他說:“吃了!”其實他根本沒有吃,因為我聽到他的肚子一直在咕咕地叫。如果是選舉,有人去請他,他一定會再三推辭:“唉!我不行啊!我哪裏夠資格?”其實如果你真不請他的話,他會恨你一輩子。又比如,明明想收人家的禮物,但當著麵卻說:“來了就來了,還帶什麼禮物,以後再這樣我跟你翻臉。”下次你真不帶試試看,人家連大門都不讓你進。

我的老師給我講過一個故事:有一次,他和一個外國朋友一起去上海看美術展覽,有一位在上海某大學(不便說)當副院長的老同學,在路上正好遇上他,說:“晚上到我那兒去吃飯。”我老師說:“對不起,我還有約。”他說:“不行,一定要來!”我老師說:“好吧!到時候再說。”他說:“一定來,再見!”我的老師心裏非常有數,可是洋人就不那麼明白,辦完事之後,到了吃晚飯的時候,我老師說:“我要回去了!”外國朋友問:“哎!你剛才不是和某教授約好了的嗎?要到他家去啊!”我老師說:“哪有這回事?”他說:“他一定把飯煮好了等你。”

老外就不習慣我們的這種客套話。如果我的老師真的去了,他反而緊張了,“誒?老王今天還真來我家了,老婆,你出去看一看他手上拎東西沒有?”老婆說:“來了就來了唄,問他有沒有拎東西幹嗎?”“老婆你不知道,如果他拎東西呢,這表示他此行來一定有事情來找我。”“那如果沒拎東西呢?”“如果沒拎東西……那就更麻煩了,他一定是來借錢來了。”

美猴王在人群中學到的第一件要事就是如何把握與人的社際交往。沒有這種交往能力,估計即使到了神仙腳下,也遇不到真正的神仙,即使找到了神仙,也不一定學到什麼東西。

猴王是聰明的,人間社會的時間沒有白呆,很快,他就學得有模有樣了。他首先學會的是做一個什麼樣的謙卑者。

下麵是孫悟空在方寸山拜師求藝中的幾段原文,可供參考:

1、猴王近前叫道:“老神仙,弟子起手!”那樵漢慌忙丟了斧,轉身答禮道:“不當人,不當人!我拙漢衣食不全,怎敢當‘神仙’二字?”猴王道:“你不是神仙,如何說出神仙的話來?”

“你不是神仙,如何說出神仙的話來?”一句話說的人家樵夫心裏屁顛屁顛的,樂得趕緊給他點道指路。

2、那童子出得門來,高叫道:“什麼人在此搔擾?”猴王撲的跳下樹來,上前躬身道:“仙童,我是個訪道學仙之弟子,更不敢在此搔擾。”

猴子愛調皮,喜歡爬到人家門口樹上摘鬆子,這是他的天性。可是接迎童子一出來,他就表現得非常謙恭了,一點沒有當年猴王的架子。

3、美猴王一見菩提,倒身下拜,磕頭不計其數,口中隻道:“師父,師父!我弟子誌心朝禮,誌心朝禮!”

美猴王在花果山時,隻有別人拜他,沒有他拜別人。如今上了學,突然將自己的身份轉了180度的大彎,見了菩提倒身就拜,而且磕頭不計其數,拜師的虔誠之心日月可表。可見,這幾年在市井鄉裏還真不是白混的。

要知道,神仙也是喜歡拍馬屁的啊!

美猴王在南贍部洲朝餐夜宿,串長城,遊小縣,呆了八九年有餘,一直與神仙佛道無緣。

猴王一心想要訪問佛仙神聖之道,可是在南贍部洲轉悠了這麼久,也沒聽說過那個地方產神仙。這些神仙到底在哪裏呢?

答案就在南贍部洲的人群裏。

南贍部洲的人間生活是美猴王上學路上的第一站。通過對人間生活觀察模仿,美猴王已經初步掌握了人與人之間應該把握的尺度。這個尺度不僅可以幫助他順利拜師成功,而且也是幫助他成功找到神仙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