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莊一難,黎山老母打了頭陣,觀音在後主持大局。這次的測試主要以一問一答的麵試為形式,分別對唐僧四人的取經堅決態度作了分析。
麵試的結果很快出來了:沙僧的態度表現得最堅決。唐僧和孫悟空相對折中,雖然也都拒絕了,但拒絕的原因不是很明確。隻有八戒一個人最淫心紊亂,動不動就是“從長計較”,意思是:你們別把話說絕了,我老豬還沒說要走呢。
不過,對於菩薩們來說,這樣的測試結果其實並不太令人滿意。豈止是不滿意,簡直就是很失敗。因為在這個測試中,取經隊伍裏麵最關鍵的兩個人物都沒有表露出真實的想法。
不僅唐僧沒有,連孫悟空這個小滑頭也沒有。
首先是唐僧。
唐僧在這次測試中的表現最隱晦。我們不知道他拒絕的理由是因為真的鐵了心要去西天取經,還是因為害怕和上了年歲的寡婦結婚。他先前扭扭捏捏一直不肯表態,最後雖然也算拒絕了,不過那是在被八戒激怒的情況下說出的,所以我們無法對他的內心做出正確的評判。
其次是孫悟空。
孫悟空是個鬼靈精,這樣的測試根本瞞不過他的眼睛。菩薩們也看得出來,這家夥一進門就賊眉鼠眼地東瞧瞧西望望,肯定又是在打什麼鬼主意了。明知道是菩薩們設了局,他還故意裝作渾然不知,這小子可狡猾得很呐!
所以,他說自己“從小不曉得幹那般事”,與其說是在表明態度,不如說是社交辭令裏的推托之詞。
要說孫悟空對美女們不太感興趣倒是勉強可以,若說從小不曉得幹那事,那純粹是妄言之詞。
孫悟空在花果山占山為王,做了那麼多年的土匪頭子,最不缺少的就是身邊的女人。從動物學上的需求來說,一座山上最具有交配權的就是猴王,所有的母猴都有義務為猴王獻身。孫悟空在花果山當了那麼多年的猴王,怎麼可能沒有過一點風流韻事呢?說不定那些小猴子當中就有很多是他的種,要不,他怎麼會一直叫他們為“孩兒們”呢?
書中的第四十二回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旁證:孫悟空鬥不過紅孩兒,最後去南海普陀請觀音,觀音說了這樣一句話:“我這玉淨瓶裏有甘露水漿,比那龍王的私雨不同,能滅那妖精的三昧火。待要與你拿了去,隻是這瓶裏裝了一海子的水,你如何拿得動?要著善財龍女與你同去,你卻又不是好心,專一隻會騙人。你見我這龍女貌美,淨瓶又是個寶物,你若騙了去,卻哪有工夫尋你?”害怕孫悟空連人帶財,騙走她的善財龍女。對此,孫悟空解釋道:“可憐!菩薩這等多心,我自從入了沙門,一向不幹那樣事了”。
“自從入了沙門,一向不幹那樣事了”,這就說明他以前還是幹的。
孫猴子曾經當著老君的麵,罵過觀音菩薩“一世無夫”,如果他此時依然還是個處男之身,那這“一世無夫”豈不成了拐了彎地罵自己了?
孫悟空眼快,反應快,沒進門之前就已經猜出了這是菩薩們故意設的局。既然這是菩薩們設的局,我當然不能聽任擺布了。所以,當唐僧問起你要不要留下時,他連忙拿了個“從小不曉得幹那般事”用來搪塞。
孫悟空連哄帶騙,巧妙地躲過了菩薩們的麵試,也成功避開了廣大讀者朋友對他懷疑的眼光,他在這一出戲的表現中,至始至終,都是最棒的。
兩個關鍵人物俱不做出真實表態,菩薩們實在很為難,這不等於跟沒測試一樣嗎?不行,必須得讓他們張開嘴,老實交代。
可是,怎麼樣才能讓這兩個家夥說出心裏話呢?威逼,還是拷打?
這唐僧或許還能從他嘴裏問出點什麼來,那猴子的眼睛跟賊似的,你能從他嘴裏也問出來嗎?
幾個人翻過來,覆過去,把所有的方法都在心裏搗鼓了一遍,任沒想到個合適的。
正在菩薩們你一句,我一句,萬般無奈之際,後花園的牆外麵突然閃出一個腦袋來。
“咦,那不是豬八戒嗎?”
“他不和師兄弟們在外麵好好呆著,怎麼跑這來了?”
南海觀音眼珠子一溜,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姐姐我正愁沒買賣做呢,你小子竟送上門來了,好,就先拿這個小子做文章。
幾個人互相照了照麵,迅速把觀音的重要精神傳達了一遍。
大家統一思想之後,黎山老母揮了揮手,叫他們三個先躲到屋裏去,自己一個人走到門口喊住了八戒。
“小長老哪裏去?”
那呆子拉著馬,有草處且不教吃草,隻管嗒嗒嗤嗤地往前趕,聽到婦人叫他,連忙丟了韁繩,跑過來:“娘,我是來放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