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涉職場的新人,不僅要能承受得了“蘑菇”階段的曆練,還要注意不能過早地鋒芒畢露。
初入職場的新人們要謹記,職場起步,切勿過早鋒芒畢露。
眾所周知,蘑菇長在陰暗的角落,得不到陽光,也沒有肥料,自生自滅,隻有長到足夠高的時候才開始被人關注,可此時它自己已經能夠吸收陽光了。
這種經曆,對於成長中的職場年輕人來說,就像蛹,是羽化前必須經曆的一步。隻有承受這些磨難,才能成為展翅的蝴蝶。初涉職場的新人,不僅要能承受得了“蘑菇”階段的曆練,還要注意不能過早地鋒芒畢露。
有一位圖書情報專業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分到上海的一家研究所工作,從事標準化文獻的分類編目工作。
他認為自己是學這個專業的,自認為比其他人懂得多,而且剛上班時領導也以“請提意見”的態度對他。於是工作伊始,他便提出了不少意見,上至單位領導的工作作風與方法,下至單位的工作程序、機製與發展規劃,都一一列舉了現存的問題與弊端,提出了周詳的改進意見。對此領導表麵點頭稱是,群眾也不反駁,可結果呢,不但沒有一點兒改變,他反倒成了一個處處惹人嫌的主兒,被單位掌握實權的某個領導視為狂妄、驕傲,一年多竟沒有安排他具體做什麼活兒。
後來,一位同情他的老太太悄悄對他說:“小王啊,你還是換個單位吧,在這兒你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別想有出息。”
於是,這位研究生閉上了嘴。一段時間後,他發覺所有的人都在有意無意地為難他,連正常的工作都沒有人支持他,他隻好“炒領導的魷魚”,離開了。
臨走時,領導拍著他的肩頭:“太可惜了!我真不想讓你走,我還準備培養你當我的接班人哩!”
那位研究生一邊玩味著“太可惜”三個字,一邊苦笑著離去。
在現實社會中,與這位研究生一樣的年輕人並不少見。他們處世往往不留餘地,鋒芒畢露,有十分的才能與聰慧,就要表露出十二分。殊不知,職場有職場的遊戲規則,你如果想在職場有所作為,就要先適應這裏的遊戲規則,實力壯大、羽翼豐滿之後,再通過你的能力來製定新的遊戲規則,否則,你一定會被碰得頭破血流,留下“壯誌未酬身先死”的怨歎。
小說《一地雞毛》中描寫到,主人公小林夫婦都是大學生,很有事業心,努力、奮發,有遠大的理想。倆人誌向高得連單位的處長、局長、社會上的大小機關都不放在眼裏,剛剛工作就鋒芒畢露。於是,兩人初到單位,各方麵關係都沒處理好,而且因為一開始就留下了“傷疤”,後來的日子也經常是磕磕碰碰。說到底,夫婦倆都敗給了自己的職場第一步。
中國有一個成語叫“大智若愚”,行走職場,必要的時候,你一定要學會做一個“愚人”來保全自己,這往往能讓你以不變應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