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是一座享有崇高地位的文化名山,其文化博大精深,神秘莫測,源遠流長。其獨特的地質結構和重要的生物景觀資源,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不僅是研究地球演化曆史的重要材料,也是揭示地球生物形成演變的重要依據。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於1980年加入國際生物圈保護區網,成為世界自然保留地。因此,保護和利用長白山區的自然資源和優美環境既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又有其深遠的曆史意義。
(一)成立長白山管委會
2005年6月,為實現對長白山的“統一規劃、統一保護、統一開發、統一管理”,吉林省委、省政府決定成立長白山管委會。
長白山管委會成立後,相關工作人員認真貫徹執行《吉林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野生動物保護法》《森林法》等多種法律、法規。
依據有關法規結合保護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管委會製定了《長白山保護區資源保護與森林防火工作目標管理考核暫行細則》,對長白山旅遊景區實行封閉式管理。
管委會先後實施長白山鬆花江大峽穀綜合整治、植被恢複工程、飲用水源地汙染治理等生態保護項目56項,啟動國家一期、二期自然保護區建設項目,建成巡護路325公裏,裝備了防火運兵車、指揮車、宣傳車、GPS定位係統等現代化設備。保護站達到9個,瞭望塔達到13座。
一係列措施使長白山自然資源保護、森林防火工作初步走上更加製度化、規範化、科學化管理軌道,繼續完整保護了區內的自然資源和生態係統。到2010年為止,保護區內防火期結束,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現連續50年無重大森林火災的優秀記錄。
(二)建設自然保護區
2010年6月18日至20日,吉林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彩旗飄舞,鼓樂陣陣。這個我國建立最早、麵積最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在舉行主題為“生態、魅力、和諧”的建區50周年紀念活動。
50年來,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生態保護方麵取得了突出成就,目前其環境與生態保護完好,是我國自然保護區中的示範保護區。
在慶祝大會上,長白山管委會領導說,長白山保護區建立50年來,經過幾代保護工作者牢固樹立“大生態資源保護”思想,積極完善保護手段和保護措施,有效實施“紅鬆種源保護”等各類保護行動,長白山保護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保護區年生物多樣性經濟總價值逐年增長,已經達到每年80億元人民幣,‘以區養區’的滾動發展模式基本形成。
管委會將繼續以建設國內示範、國際一流的自然保護區為目標,不斷提高保護管理能力和水平、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經濟、積極構建“大保護”工作格局,妥善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當前與長遠、局部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促進生態保護事業科學發展,並努力把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建設成為“生物生長棲息保護地、人類休閑養生目的地、人與自然和諧示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