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行業是指為人服務,使人生活上得到方便的行業,如飲食業、旅館業、理發業、修理生活日用品的行業等。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老的服務業逐漸消失了,但更多新的服務行業又興起了,服務業可以說是一個永遠不能消失的行業。

服務業是隨著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繼商業之後產生的一個行業。服務業最早主要是為商品流通服務的。隨著城市的繁榮,居民的日益增多,不僅在經濟活動中離不開服務業,而且服務業也逐漸轉向以為人們的生活服務為主。

(一)廚師行當

廚師是以烹飪為職業,以烹製菜點為主要工作內容的人。

1.簡介 舊時代人們稱廚師叫火夫、廚子、櫥役等。廚師這一職業出現很早,大約在奴隸社會,就已經有了專職廚師。隨著社會物質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廚師職業也不斷發展,專職廚師隊伍不斷擴大。我國素以烹飪王國著稱於世,廚師力量和人數首屈一指。

2.老北京廚行 老北京廚行等級分類極為嚴格,可分成廚行、飯莊、飯館。

廚行為最高者,俗稱口上,分廚房口和茶房口,組織者稱頭兒,分廚房頭兒和茶房頭兒,都是比較有名氣的人。在其住家門口釘一個木牌,上寫廚行某人。

接下來就是飯莊子,凡此門口都懸掛某某堂。此類又分為兩種,稍大的為冷莊子,平常不生火,有婚喪慶壽團拜等聚會,訂一兩桌也可以,訂千八百桌也可以承應,屆時現生火。

稍小者為熱莊子,平常就有火,也可以零賣,隨時可以去吃,房間也不少。

再接下來就是飯館。飯館有大、中、小、特別4種。大者如豐澤園、泰豐樓、東興樓等。成桌的菜也很好,但最多不過兩桌,再多口味便差。中者如天興樓、天瑞居、鼎瑞居等,這種館子也可以做整桌的菜,但不會好吃,最好是七八人零吃。小者如春華樓、春明樓、恩成居等,最好是零要零吃。特別者,如砂鍋居、正陽樓、全聚德等。這種館子與普通館子不同,它沒有普通的菜品,砂鍋居隻有豬肉,正陽樓隻有羊肉、螃蟹,全聚德隻有烤鴨子。

最次的就是飯鋪。這一類大多數是有幾樣現成的菜,雖然也有現叫現做的菜,但口味也簡單的酸、甜、辣、鹹而已。例如老東安市場的潤明樓、東來順、煤市街的餡餅周等。其中大者,有都一處、百景樓以及冀州的各種小館;中流者,如各種餃子鋪、包子鋪、鍋貼鋪、豆腐腦鋪等。

3.祖師爺 伊尹為商朝輔國宰相,商湯一代名廚,有烹調之聖美稱,伊尹湯液為人傳頌千年不衰。

曆史上我國烹飪的鼻祖伊尹是一位從庖廚到宰相的典範。伊尹自小聰明好學,不僅學得能做一手好菜,而且善於總結創新,他總結出了烹飪的火候論和五味調和的理論,並創製出食療方和湯劑,為人防病醫病。

伊尹雖為庖廚,卻有著遠大政治抱負,他找個機會來到商朝宮裏做禦廚,利用向商湯進美食的機會,闡述了火候及五味調和的理論,向商湯分析天下形勢和治理方法。商湯聽了很受啟發,隨拜伊尹為右相。

他是商代著名的宰相、政治家、烹飪家,被後世尊為元聖,他不僅是廚師的鼻祖,還是我國古代曆史上的第一賢相。

(二)理發業

理發又名頭發護理,常見的是修剪頭發,簡稱剪發,令人外觀清潔整齊,有美化外型、美容之功用。

1.曆史發展 傳說伏羲時代我國人民就已開始椎髻,不再散發。不過我國很久以前是沒有理發一詞的,古人認為頭發受之於父母,不能隨便剃除。故當時男女都留長發,隻是盤發的方式不同。到了漢代,就有以理發為職業的工匠了。

南北朝時代,南朝梁的貴族子弟都削發剃麵,那時的理發業已出現了專職的理發師。理發一詞,最早出現在宋代的文獻中。宋朝理發業已比較發達,有了專門製造理發工具的作坊。那時,對剃發有個特殊的稱呼叫待詔。後來,逐漸發展成一種技藝,一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