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少小離家(1 / 2)

蜀中曆來被稱為天府之國,就在這天府之地,有一處不怎麼出名的地方,名叫宣漢。但是此地卻習武成風,而又以其中兩地最為時興,一為南壩鎮,一為桃花鄉。

這南壩鎮裏麵,有兩個人是其中的高手,所練的功夫都是峨眉正宗。這兩個人,一人名叫鄭道生,一人名叫丁獻張。

在南壩鎮所有青年好武之人,基本上都是拜他們二人為師。在那桃花鄉雖然也有高手,不過卻有著很深的門戶之見,隻家傳,不外傳。所以鄭道生和丁獻張二人能夠摒棄門戶,廣收門徒,其聲望當然也是遠揚四方了。

每日清晨,天剛微亮的時候,鄭道生就在一處開闊空地教授弟子功夫,天大亮時徒弟們則都回家吃早飯,準備當日農耕。

在鄭道生門下,有一個少年,名叫習明義。雖然他每日刻苦練習,但是對於鄭道生所教授的功夫,總是不能融會貫通。他跟隨鄭道生已有些時日了,始終長進都不大。

這日鄭道生正在教一套拳法,習明義所有師兄弟都學會了,可就他仍然不會。

此前習明義本來就不受師父待見,嫌他太過愚鈍。這時見他一套拳法都要學這麼久,不禁心頭有些氣,便說道:“你根本不是這塊材料,還是回家去幫助父母種田農耕吧。以後出去了,跟人比武切磋,要是輸了,也別說是我鄭道生的徒弟,丟了我的臉麵。”習明義聽了此話,臉上一熱,頓覺受辱,便跑了回去。

其實鄭道生本來也是一時氣話而已,可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習明義心頭便覺得在這些師兄弟麵前被師父如此說,是一件非常丟臉的事情。雖然習明義功夫沒學成,但是人卻十分有骨氣。

回家後他心頭越想越是氣憤,便決定要外出尋師訪友學習拳術,他日回來打敗師父以消今日之辱。想定之後,便準備第二天一早就去師父鄭道生的家中告辭。

第二天早上,習明義算著鄭道生差不多教完徒弟回家時,也就出門了。不多時,便到了鄭道生家門口,鄭道生家的門童這時也看見了習明義,便迎上兩步問道:“習明義,我聽說師父昨天罵了你兩句,聽意思是不想再教你功夫啊。”

習明義點頭回道:“我此番來就是向師父告別的。”

門童一驚,問道:“告別?你不打算求求師父嗎?你去買些好酒好菜,多上前說幾句好話,師父氣一消,不就也沒事了。你怎地還如此倔強,要和師父鬥氣?”

習明義歎了口氣,說道:“師父從我入門就不太喜歡我,這事你也知道。昨天又在那麼多師兄弟麵前如此說我,叫我如何能承受得住?”

那門童又勸道:“你跟著師父也這麼久了,他的脾氣你又不是不知道。不過要我說,你也確實不適合習武,不如就此回去好生耕種務農吧。”

習明義哼了一聲,說道:“你也瞧我不起嗎?”說罷徑直朝屋內走去。

那門童本是好意相勸,可話一出口,也知道自己說錯了話,想要解釋,習明義卻已經進了前門。

這個時候鄭道生剛交完徒弟回到家中,正在廳堂食用早飯。餘光中看見習明義從前門穿過正要進來,以為是來向自己認錯道歉。滿心想:“來認錯也不帶些禮數。”

那習明義進了廳堂,見師父正在吃飯,便跪在師父麵前,著實磕了三個響頭,然後起身說道:“我翌日便要出門,特來向師父辭行。他日回來,再向師父請教。”說罷也不等鄭道生答話,便轉身大步離開了。

鄭道生本來昨日回到家中,也覺得自己當時話說得有些重了。盤算著明天習明義定會來認錯,賭說日後一定多多用功,那時候假裝原諒他也就是了。誰知道習明義今天來是來了,卻不是來認錯的,而是來挑釁的。

鄭道生在江湖多年,那番話一聽就知道是什麼意思。無非是說我明天就要出去找其他高明的師父了,等到我學成之後再回來打敗你。

鄭道生見習明義口氣堅毅,而且轉身就走,步子絲毫不拖,便知道昨日那番話傷了這孩子的心了。不過想他年紀輕輕,父母似乎也不會允準他獨自外出,也或許隻是一時生氣耍些小孩脾氣罷了。隻不過這麼一來,氣氛僵了,可如何再回轉?總不能是自己這個師父去請他回來吧。

習明義回到家中,便和父母說了自己想外出學做生意,家中田地有兄弟幫種,倒也不缺人手。

父母心想讓他出去學著做做生意也好,倘若他日發達,家中也可寬鬆不少。便也就同意了,於是給了他一些銀子,又修書一封讓他到縣城內一處遠親先行投奔。

第二日一早,習明義就帶了銀子和書信踏上了路途,到了縣城,找到親戚家中,隻說自己要外出做些小生意,途經縣城,來和他們打聲招呼。那親戚本邀習明義吃了飯再走,不過習明義推說時間要緊,也就告辭離開了。

此後數年,習明義走遍名山大川,遍訪高人,但卻都未遇名師。

這日正來到杭州城外,走得渴了,便到一處農家討些水喝。習明義見這戶農家隻有一位老人在家,心想這年老的人肯定對當地十分了解。便隨口問道:“老丈,此地可有什麼出名的武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