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在印第安語中指的是“會麵之地”,不知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主辦國加拿大將此次G20峰會安排在了這座位於安大略湖畔的美麗城市。在新世紀頭十年已成過去的時間節點,各國領袖在此“會麵”,討論世界經濟複蘇、國際體係改革等關係人類生存發展的全球性問題。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是世界發生大變化的十年,《時代》周刊卻用“地獄十年”來總結這個年代。美國人的悲觀不僅源於“9·11”事件、卡特裏娜颶風和金融危機等一係列天災人禍,更是源於國際形勢變化對既有的國際格局和國際秩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十年的變化正是以美歐傳統發達國家深陷危機和“金磚四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崛起為主要背景的,以全球性問題的層出不窮和全球治理重要性的迅速上升為主要特征的。
如同人們今天看到的,與國際格局大變革和國際體係大調整相伴的是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麵對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世界性危機,主要國家加強了政策協調的力度和範圍,G20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它正是國際社會對於加強全球治理訴求的一種積極回應。匹茲堡峰會之後發表的《領導人聲明》,正式宣布二十國集團將成為“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自2011年起每年舉行一次。
從G8到G20,全球治理機製的代表性獲得提升,發展中國家有了表達自己聲音的渠道。通過這一機製,世界主要經濟體就推進國際金融秩序和國際金融體係的改革交換意見,協調宏觀政策,有力支持了世界經濟逐步走出穀底。可以說,作為重要的全球治理機製,G20這一機製本身也在推進世界經濟合作中彰顯其重要性,並且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在多倫多峰會上,G20成員國確定了增長的主調,信守並履行了“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框架”和金融監管改革等主要日程,在發達國家削減財政赤字、國際金融機構治理改革、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等問題上提出了具體時間表,並強調了二十國集團的首要任務是確保和加強經濟複蘇。可以說峰會取得了超過預期的成果,G20機製本身的發展也在穩步推進。
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在金融體係監管、宏觀政策取向等方麵的一些具體問題上,G20內部出現了一定分歧。隨著世界經濟形勢逐漸走出低穀,人們不無理由開始擔心G20機製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方向問題。在這種背景下,出席多倫多峰會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峰會發言中提出建議,表明了中國在這一問題上的堅定態度——“推動二十國集團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有效機製轉向促進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平台。處理好二十國集團機製同其他國際組織和多邊機製的關係,確保二十國集團在促進國際經濟合作和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核心作用。”
危機本身並不可怕,人類社會誕生以來就與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危機相伴,每次反危機的實踐正是人類文明實現自身超越和進步的過程。通過應對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人類社會將實現怎樣的超越和進步?這是一個值得長期思考的開放式問題。但有一點可以確定,行之有效的全球治理機製對於國際社會凝聚共識、協調行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全球經濟健康發展同各國繁榮和人民福祉息息相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所有成員國都有責任、有義務促進020機製的健康發展,努力實現全球經濟發展的共同目標,攜手創造人類更加繁榮的美好未來。